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320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针对一类财产保险,在其保单到达过程和理赔到达过程相关条件下,考虑到利率与干扰因素,建立了一种更贴近现实的风险模型,其中保费收入分为单纯保费收入和由部分理赔支出带来的保费收入,同样理赔支出也分为两部分,即单纯理赔支出和可带来保费收入的理赔支出,且保费随机收取,将用鞅方法分析得出此模型破产概率的Lundberg上界及其计算...  相似文献   
22.
乌金塘水库是辽宁省大型水库之一,关于该水库的藻类资源的研究报导在国内尚属首次。文中着重对该水库发现的35属98种及其变种(其中5属40种是本省新记录)的种群组成特征,生态因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道了西安南五台山的色球藻科蓝藻30种(其中包括变种),并对这些种在不同生态环境和不同林带的生态分布作了初步研讨.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甲基异柳磷大量用于防治稻瘿蚊,各地报道施用甲基异柳磷会引起稻飞虱大量发生.为了探讨甲基异柳磷诱发褐稻虱再增猖獗的原因,本文就甲基异柳磷对褐稻虱及其天敌的杀伤力进行了初步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甲基异柳磷2000倍液对褐稻虱的防治效果平均只有50%,4000倍以上防治效果都在35%以下.甲基异柳磷2000倍,4000倍液对褐稻虱天敌杀伤力达100%,6000倍液达90%以上.甲基异柳磷对褐稻虱及其天敌的杀伤力差异很大,是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导了丽藻属的二新种。分别定名为异分枝丽藻(Nitella heterofurcata和穗枝丽藻(Nitella spicata),前者采自福建邵武下沙乡,后者采自福建尤溪双鲤乡。  相似文献   
26.
本文探讨了脱冷过程中高原鼠兔的静止代谢率(RMR),非颤抖性产热(NST),同时观察肝脏,褐色脂肪组织(BAT)线粒体蛋白等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7.
改变生态条件除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食物链中Eltonian金字塔的形态和Kalkwitz提出的河流污染沿程变化分带的概念,提出了改变生态条件培养高一层次生物吃掉藻类的除藻方法,并在工艺上应用浮动生物滤清器解决了这一问题,取得了较好的除藻效果。  相似文献   
28.
大连地区水云科藻类有9属19种,其中前人报道过的2种,本地区新记录17种。在这17种中,有11种是我国首次记录。本文对新记录种的形态、生态与分布作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29.
把布朗单一参数二次多项式指数平滑法推广到三次多项式指数平滑法(即布朗单一参数四次指数平滑法),并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4.0和软件M atlab7.0结合实际数据进行短期预测.布朗单一参数四次指数平滑能更好地跟踪时序的非线性变化趋势,达到更好的短期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30.
There is much debate on biological affinities of the phosphatized globular fossils from the Neoproterozoic Doushantuo phosphorites at Weng’an, Guizhou Province. Here we repor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budding structures of some of these globular fossils, which have previously been interpreted as the resting eggs and early cleavage embryos of metazoans. The budding structures are similar to the germinating tubes of the spore and zygote of living algae, suggesting that some globular fossils from the Doushantuo phosphorites bear affinity with algae. The present new information indicated various biological affinity of the phosphatized globular fossils from the Doushantuo phosphor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