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5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通过溶液共混制备了不同碳纳米管(CNTs)质量分数的CNTs/聚苯乙烯(PS)、CNTs/聚醚酯(PEE)复合材料,研究CNTs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CNTs的加入可以使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得到明显提高,CNTs/PS体系的电导率大于CNTs/PEE体系的电导率.随着CNTs质量分数的增加,CNTs/PS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CNTs质量分数为1%时达到最大值,但CNTs/PEE的断裂强度随CNTs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下降,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CNTs在PS中的分散性稍好于在PEE中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532.
以水泥为基体、多壁纳米碳管为增强组分,采用表面活性剂超声分散法,浇注成型制备了5组多壁纳米碳管/水泥阻尼自增强复合材料(FRCs)。在一弹性自由支撑体系中采用锤击自由衰减法初步探讨了FRCs的阻尼性能,随后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了FRCs的抗弯折强度,并对其阻尼及力学增强的微观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相比于参比试件,掺有纳米碳管的FRCs试件的阻尼比及抗弯折强度均得到一定的提高,增幅分别达24.5%、35.98%。FRCs表现出较好的耗能及增韧能力主要归因于硅灰的微填充与界面效应和多壁纳米碳管的微纳米填充桥联、相互界面层间内摩擦及弹塑性波动效应。  相似文献   
533.
依据差动对焦系统的要求,给出了差动光电信号探测电路的实现方法。以高性能仪用放大器AD620BN、低噪声运放AD795JRZ和运放OP07EP为核心,设计了光电转换前置电路、信号调理及差分电路、二阶低通滤波器及伪零点消除电路,实现将差动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后续MSP430F149单片机系统电路处理后,产生调焦控制信号实现系统的自动对焦。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电路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符合差动对焦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34.
电弧法获得的几种奇异碳纳米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电弧法制备碳纳管时,在阴极沉积物中,伴随大量正常的离散碳纳米管的产生,发现了孪生碳纳米管、菱形碳纳米管、“Y”形短管和碳纳米纤维等几种奇异的碳纳米形态。给出了这些奇异碳纳米管的透射电镜(TEM)照片,对它们的生长、闭合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碳原子流、电场等因素的影响是奇异碳纳米管形成的关键,借助碳纳米管以内层为模板的开口生长模型,可以定性地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及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535.
Precise evaluation of inner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open carbon nanotubes (CNTs) is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occurring in nano-sized quasi-1-dimensional carbons. Due to the porosity characteristics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innerdiameter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by analyses of nitrogen cryo-adsorption isotherms, and proved that the gas adsorption method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characterize the inner cavity structure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and Raman measurements. The advantages of this method are as follows: Firstly,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for inner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open nanotubes can be obtained; Secondly, the method based 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n inner cavities is of importance for investigation of other physico-chemical pro- cesses inside the cavi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finally, if combining with other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complet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or cavity can be acquired and these basic parameters are important for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carbon nanotubes.  相似文献   
536.
The present study confirms the stratigraphical position of microtektite layer being clearly located below the Brunhes/Matuyama (BIM) boundary. Based on the sedimentation rate derived from the stable isotopic and magnetic data of ODP Site 772A, cores 17957 and 17959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age of the mid-Pleistocene impact event was estimated at 1–12 ka earlier than the Brunhes-Matuyama polarity reversal. However, the microtektites were found above the measured BIM boundary in the loess profile due to the downward deviation of the measured B/M boundary from its true position[1]. This demonstrates the complexity of paleo-magnetic records in the loess profiles which, in turn, causes the confusion in the sea-land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相似文献   
537.
原位法制取碳纳米管/尼龙6复合材料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改善尼龙 6 (PA6 )的力学性能 ,加入碳 nm管(CNTs)与之复合 ,制作 CNTs/ PA6复合材料 ,以提高基体PA6的力学性能 ,特别是抗拉强度。通过采用原位法复合CNTs与 PA6 ,获得了由 OC C化学键连接的、理想的CNTs/ PA6界面的、且 CNTs在基体 PA6中分散均匀的CNTs/ PA6复合材料 ,其抗拉强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还保持较高的冲击韧性和延伸率。经检测 ,CNTs/ PA6复合材料的断裂界面不象其它纤维增强 PA6复合材料那样在纤维 / PA6界面上 ,而是在 PA6包裹层与 PA6基体界面上。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原位复合法 ,CNTs能够对 PA6基体起到很好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38.
高能球磨法制备CNTs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粉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能球磨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粉末的基本工艺和实验参数进行了探索。如:球磨时间、球磨转速、助剂用量等方面进行了单因素实验,找出了各种实验因素对复合粉末的D50和松装密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39.
以碳纳米管为载体支架,利用简便的化学沉积和热处理方法,将Fe2O3纳米颗粒负载在碳纳米管表面,得到磁性碳纳米管(Fe2O3/CNTs)。再利用溶胶-凝胶法包覆Ti O2纳米颗粒,制得一种新型的磁性光催化剂(Ti O2/Fe2O3/CNTs),通过SEM、TEM、XRD、VSM和UV-Vis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将其用于水体中盐酸四环素的降解,探究了p H条件、原始浓度以及光催化剂用量对降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具有紧凑的交错多孔结构,Ti O2/Fe2O3纳米颗粒包覆在其表面。样品能对紫外-可见光产生较强吸收,光能利用率及光催化性能显著提高。在25 mg/L盐酸四环素偏酸性体系中,在1.5 mg/L催化剂用量下,光催化反应降解率可达95.1%,光催化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此外,催化剂还具备良好的超顺磁性,易于分离回收,重复使用,有望成为一种经济,环保,高效,可循环的四环素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540.
寻求绿色、安全且低能耗的转化技术是实现甲烷转化和利用的关键。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铁基的复合催化剂(Fe/MWCNTs),通过比表面积测试法(Brunauer-Emmett-Teller, 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FTIR)等技术表征了Fe/MWCNTs的结构形态,得知Fe/MWCNTs的活性催化组分主要是α-Fe_2O_3,负载后催化剂比表面积明显增大,且在碳纳米管表面形成的是活性较强的110晶面。在冰乙酸体系中建立Fe/MWCNTs催化体系催化氧化甲烷,通过气相液相产物分析计算甲烷转化率和醋酸甲酯生成量,考察反应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投加量和氧化剂浓度对甲烷催化氧化的反应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冰乙酸体系中催化甲烷的最佳反应条件。实验表明:在反应温度90℃,反应压力为3 MPa, Fe/MWCNTs复合催化剂0.15 g,氧化剂高锰酸钾浓度为0.2 mol/L,反应时间为4 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甲烷转化率可达24.78%,醋酸甲酯产量为541.72×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