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82.
研究艾草(Artemisia argyi)水煎液的抑菌抗炎作用。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牛津杯法测定艾草水煎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抑菌直径;用乙酸致小白鼠毛细血管通透试验、二甲苯致小白鼠耳肿胀试验及小白鼠棉球肉芽肿增生试验测定艾草抗炎效果。结果表明艾草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炎作用,艾草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25和0.25 g/mL;艾草水煎液(1.0 g/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6.622 mm,为高度敏感。艾草高、中、低浓度组对小白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抑制率分别是29.107%、27.143%和16.607%;艾草高、中、低浓度组对小白鼠耳肿胀抑制率分别是25.045%、21.779%和5.082%;艾草高、中、低浓度组对小白鼠肉芽肿增生抑制率分别是19.990%、9.101%和2.611%。这表明艾草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炎作用,且抑菌抗炎作用在有限范围内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3.
四种植物源农药对南美斑潜蝇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花蒿、狼毒根及茎叶、棘豆和茵陈蒿四种植物源农药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生物活性以狼毒茎叶较高,其校正防效达到64.5%。对南美斑潜蝇幼虫的生物活性以黄花蒿、狼毒根和狼毒茎叶的效果较好,校正防效分别达到72.05%、68.9%和66.95%。  相似文献   
84.
85.
对湘西自治州各地区风味食品"蒿菜粑粑"的2种原料植物——白蒿(Artemisia princeps Pamp.)和鼠麹草(Gnaphalium affine D.Don)的可食用部位茎与叶,采用常压烘干法、灼烧法、微波消解-ICP-AES测定法、微量凯氏定氮法、蒽酮比色法、酸碱消煮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索氏抽提法进行各营养成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2种植物水分质量分数86%~91%,水溶性总糖质量分数6.75%~13.51%,粗纤维素质量分数20.30%~31.90%,粗脂肪质量分数3.70%~6.25%,粗蛋白质量分数5.22%~10.23%,灰分质量分数0.84%~1.30%,维生素C质量分数为99~188μg/g;2种植物所含矿质营养元素丰富,其中以Mg和Fe的质量分数最高;2种原料植物茎中水分、水溶性总糖、粗纤维质量分数都高于叶,粗脂肪、维生素C质量分数则是叶中高于茎,灰分、矿质元素在茎与叶中的质量分数差异不大;整体而言,鼠麹草中的水分、可溶性总糖、粗脂肪质量分数高于白蒿,白蒿中的粗纤维、粗蛋白、灰分、维生素C和矿质元素质量分数高于鼠麹草.  相似文献   
86.
研究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归-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检出103个色谱峰,鉴定了6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6.01%,其中,茉莉酮和β-紫罗酮为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首次鉴定报道.结果表明: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28.59%)、龙脑(7.94%)、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6.62%)、4-甲基-1-(1-甲乙基)-3-环己烯-1-醇(6.56%)、樟脑(6.31%)、α-松油醇(3.82%),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87.
不同采集期艾叶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艾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了6种采集期不同的艾叶挥发油的含量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6种采集期艾叶中挥发油质量分数分别为0.607%,0.750%,0.953%,0.884%,0.751%,0.680%,鉴定出的化学成分数目依次为29,32,29,27,34和28种,有17种相同的化合物被检出.通过比较艾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如1,8-桉叶油素、樟脑、龙脑、4-萜烯醇等时发现,6月2日采集的艾叶中的挥发油含量最高,品质最好,6月上旬为艾叶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88.
湿地蒿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蒿(Arternisia tourne fortiana Reichb.)为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生于山坡、农田、河谷、荒地及林缘,全草药用,新疆民间药用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之功效,有关湿地蒿的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GC-MS法对湿地蒿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湿地蒿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9.
本文总结了蒙药嘎日迪-2近年的研究进展,从其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含量测定方法以及生药学研究等方面分别阐述,为嘎日迪-2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对黄花蒿植物凝血物质基础进行了探究.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黄花蒿植物进行浸提;采用凝血板法、试管法、血浆复钙时间测定法检测浸提物凝血药效;采用碱溶酸沉淀法及低温法对正丁醇浸提物的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并分析了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性质;采用理化显色反应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并利用TLC显色反应对萜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蒿植物凝血药效部位为正丁醇浸提物,正丁醇浸提物在不同的检测方法中均有显著的凝血药效,正丁醇浸提物主要化学组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及萜类化合物.说明黄花蒿植物凝血药效部位为正丁醇浸提物,其化学组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