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9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255篇
系统科学   180篇
丛书文集   165篇
教育与普及   76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39篇
综合类   7045篇
自然研究   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368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大型河工模型智能化采集与控制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大型河工物理模型智能化采集与控制系统的开发要点,包括系统的功能、硬件设计、系统的采集与控制、软件设计以及开发工具等。运行情况证明,该系统在大型河工物理模型中应用具有可靠、高效、操作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62.
作者研制了一种以石油沥青基碳纤维为电极材料的微电极,基于此种材料的特殊性能,经氧化处理后可获得较一般微电极为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其电流响应亦较一般微电极为大。且由于其表面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大量的碳氧基团,故其电极电位会随溶液pH值而线性变化,以至该电极亦可用作测量pH值的微电极。  相似文献   
63.
秦岭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特点及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秦岭地区内11个县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该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60种(亚种),占陕西省总种数的75.0%。其中两栖动物19种,隶2目7科12属;爬行动物41种,分隶2目8科26属。该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或华中-华南区共有种类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广布种和古北界华北区种类,还有少量东洋界西南区种类,并就秦岭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提出了5项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4.
该文提出了一种CIMS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及设置“安全子层”的设计思想,介绍了基于该安全体系结构的5个层次的安全保障,用户安全,应用安全,端-端安全,子网安全和链路安全。限于安全防护的开销,实用的CIMS网络系统根据安全需求,可选择其中某些层次的若干安全服务选项,已经在实验网络上实现了有关的安全机制,提供了相应的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65.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沈阳市的居民收入差距现状、问题及成因,提出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在郊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小城镇、运用财政税收杠杆等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6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贵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领域.其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本文介绍了Wackemagel M等1996年以来提出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方法——生态足迹法,并运用此方法计算和分析了贵州省2001年的生态足迹.其生态足迹由三个部分组成:1)生物资源;2)能源消费;3)贸易调整.按照这种方法计算,贵州省2001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49525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153433hm^2.反映出目前贵州的生产、生活强度已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提高贵州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最后还讨论了方法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67.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GPS技术进行测量工作,速度快精度高,具有传统测量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该项技术在安徽省长江防汛、河道治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广利东洼陷边缘坡折带的识别标志、成因机制以及演化规律的研究,总结了该区坡折带对于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以便为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该区广利东洼陷边缘发育挠曲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构造活动是形成坡折带的主要因素.坡折带的演化规律与构造活动的阶段性演化或幕式构造作用相对应,也表现出多期性、幕式活动和差异性活动的特点,而且坡折带规模与构造活动大小有关.坡折带对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坡折带附近是地层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规模较大的坡折带控制了多数地层岩性圈闭,地层岩性圈闭在纵向上发育具有继承性特点;坡折带在横向上可以存在较大的变化,可形成不同的圈闭类型;坡折带控制下的地层岩性圈闭含油气性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69.
渐新统沙二段是济阳坳陷车西地区的主力油层,为了弄清其油气分布和控制因素,综合利用大量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首次在该段识别出漫湖洪水—风暴重力流沉积.该沉积具有明显的重力流沉积特征,砂岩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粒度概率图多由悬浮次总体组成,沉积序列可用Bouma序列来描述.在明确了砂体的沉积层位和沉积边界的基础上,描述了漫湖洪水—风暴的沉积特征并建立了沉积模式,系统分析了这个环境下储集性砂体的分布及其油气聚集特征,为车西洼陷的进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0.
鄂尔多斯盆地侯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侯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集岩大部分为细粒长石砂岩,少数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在10%~15%之间,渗透率在(0.1~1.0)×10-3μm2之间,以低孔、低渗、较强的非均质性为特点.长6沉积于三角洲前缘环境,水下分流河道中发育储集砂体.稳定的大地构造条件和沉积环境有利于大面积、较厚的砂体形成.方解石、浊沸石和绿泥石等自生矿物沉淀压实作用,大大降低了原始沉积物孔隙度,长石、中基性火山岩岩屑及浊沸石溶蚀作用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粒内溶蚀孔和胶结物溶蚀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