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3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486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491篇
教育与普及   8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0篇
现状及发展   180篇
综合类   9687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602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679篇
  2006年   624篇
  2005年   660篇
  2004年   551篇
  2003年   492篇
  2002年   441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52.
研究了纳米SiO2添加到铅酸蓄电池的极板和电解液中,对电池的起动性能和循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桥接到金属电极上的原子线,在纳米电子学中被视作一种分子联结,是当前低维系统电子输运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对金属电极-原子线-金属电极系统进行了简化,合理地构造出简单的类似分子的模型,利用传统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计算了金属电极-原子线-金属电极的能级结构、电极与原子线间的轨道能量、电行转移以及布居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原子线在连接不同结构类型的电极后电荷转移明显不同,体现了不同电极与原子线的相互作用,这些不同于以前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54.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有效热导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碳纳米管的空间取向分布特征,建立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有效热导率模型。根据Maxwell理论,推导出了计算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的简单公式。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在碳纳米管纳米流体中观察到的热导率异常增加现象,还可以用来分析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渗流性质,而且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5.
据2003年12月3日英国《新科学家》报道:一种用于光学计算机和化学传感器的新型纳米光纤有望不久问世。光纤是利用有涂层的内芯传导光线的。这种新型光纤使用超细的二氧化硅做内芯,而用空气充当涂层。光纤内芯的材料表面必须做到十分光滑,与空气之间有一致的界面,因为粗糙的界面会使光波分散。为了确保表面光洁度合格,哈佛大学的埃里克·玛祖用一个炽热的蓝宝石椎体熔化二氧化硅,然后把它拉长。埃里克说,这种内芯的光滑程度已接近原子水平。他已制作出50纳米细的纤维。这种纤维的直径不到标准纤维的1/2000。光纤越细,沿着它表面通过的光波就…  相似文献   
56.
据英国《新科学家》2003年8月23日报道:美国麻省查尔斯顿哈佛医学院分子成像研究中心的科研小组正在研究一种独特的技术,即把磁性纳米颗粒注射到人的血液中,用来精确显示有害病毒潜伏在人体的什么部位。新的检测技术采用50纳米直径的磁性颗粒。其中心是氧化铁,外面涂覆一层容易粘结抗体的葡萄糖。在实验室试验阶段,将纳米颗粒加入到病人体液试样中,或注射到病人身上。如果存在活的病毒,它们就会和纳米颗粒上的抗体粘结在一起,形成一大群颗粒。这样,就能用磁共振成像或核磁共振扫描检测到成团的病毒群。涂覆在纳米颗粒上的抗体有识别病毒表面…  相似文献   
57.
纳米导线     
目前纳米技术的研发已达到“炽热”程度,研制纳米导线是制造大多数纳米器件和装置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8.
A new kind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TiO2 nano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polymerization. The thermal and photic stability of this PMMA TiO2 nano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as prepar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UV-Vis spectroscop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and the photo-induced weight lo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otostability of the PMMA-TiO2 nanocomposit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PMMA under UV-light irradiation, The weight loss of the pure PMMA reaches 30 % after 300 h UVirradiation, while the composite only 0.3% under the identic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R) of pure PMMA is only 80℃, while the Tg of the composite reaches 258℃. Compared with pure PMMA,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is greatly enhanced.  相似文献   
59.
《广西科学》2007,14(4):364-364
实验室中经常用金纳米颗粒作为示踪剂,比如探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某种DNA或者蛋白质。为了防止不同金纳米颗粒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科学家经常在金纳米颗粒表面覆盖一层保护性分子层,最常用的是含硫的分子团。如果改造这些合硫分子团,使其具有特殊的绑定位点或者荧光标记,观察和区分金纳米颗粒将更加容易。尽管如此,科学家对金纳米颗粒的结构却没有清晰的认识,有认为金纳米颗粒是胶质的,形状杂乱,大小不一,有的认为它们是具有同一尺寸和结构的离散分子。  相似文献   
60.
《广西科学》2007,14(4):359-359
从未来新型传感器和纳米装置工程的发展角度出发,人们必须认识碳纳米管和各个化学官能团相互间的作用。碳纳米管十分微小,这导致人们很难测定单一分子在碳纳米管表面的附着力。过去研究人员只能依赖模型、间接测量和较大微尺度实验。美国科学家将纳米管探针的接触区域减少到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