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94篇
系统科学   92篇
丛书文集   45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57篇
综合类   1509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方形高层建筑顺风向层风力干扰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刚性模型测压试验,研究了受扰建筑层风力的干扰特性(所给出的是顺风向层风力干扰特性).研究了施扰建筑在不同位置时,受扰建筑的顺风向层风力沿高度分布情况,以及层风力干扰因子沿高度分布情况,得到了并列和串列工况的平均层风力干扰因子沿高度分布拟合公式.结果表明,随着施扰建筑位置变化,层风力沿高度分布规律会发生变化,干扰因子沿高度分布规律也会发生变化.顺风向平均层风力干扰因子在某些位置达到1.08左右,顺风向脉动层风力干扰因子在某些位置高达1.5以上.  相似文献   
992.
High pressure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gh pressure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is a developing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The use of high pressure for the study and fabrication of supramolecular systems has been explored only in the past few years. Such studies would shed light on the nature of th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e complex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s. In this review, systematic progress made in this field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recent achievements.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pressure-driven nove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of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resulting from the changes of molecular conformations,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and supramolecular arrangements under high pressure.  相似文献   
993.
审美教育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提出了向“素质教育”转轨阶段,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可能性及途径,以及审美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使学生在从事体育实践中不知不觉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对其塑造完美人格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从高新技术产业发生的角度出发,运用概率选择模型研究了相邻效应条件下高新技术产业化园区的形成机制,并得出若干启示与结论。  相似文献   
995.
静电放电(ESD)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的静电放电(ESD)源模拟人体静电参数对标准试验兔和狗以及人体进行ESD电击实验,研究了ESD对人体生理的影响,确定了ESD电击人体的感知阈值、疼痛阈值和安全界限.  相似文献   
996.
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以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环境变形的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引入AMALGAM作为遗传算法,依据Pareto最优理论为评价标准,采用均方根误差进行误差校准,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得到准确土体参数的方法.针对上海市长江西路越江隧道工程试验段的工程案例,以周围土体侧移和隧道上方地面沉降为目标,以关键土层参数为分析对象进行多目标反分析,并对最优解和实测结果进行验证比较,结果证明多目标反分析精确度优于单目标反分析,并且更接近实际工况.应用基于实测环境变形确定的土体参数分析预测盾构施工对临近桩基础的影响,与测试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计算方法和参数的可靠性,为隧道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考虑地表边界效应的静压沉桩挤土位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沉桩挤土位移求解过程中同时考虑了土体弹塑性本构关系以及地表边界效应的影响.假定桩周土体屈服后服从修正剑桥模型,基于圆孔扩张理论推导了桩体无限长时挤土位移的初始解.在此基础上,引入修正函数来考虑地表边界和沉桩深度对挤土位移的影响;经与文献实测结果比较,验证了修正后沉桩挤土位移解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参数分析表明,沉桩挤土位移随桩径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随预钻孔孔径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当超固结比增大时,挤土位移也随之增大,分析认为是由于重超固结土颗粒排列紧密,受到的挤压作用明显所致.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比较大叶榄仁叶和小叶榄仁叶中的小极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大叶榄仁叶和小叶榄仁叶中的小极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运用质谱库检索系统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过鉴定,大、小叶榄仁叶中分别鉴定出41和42种成分,各占其总量的87.04%和91.12%,其中,大叶榄仁中的主要成分是脂类33.81%、萜类32.21%、芳香族13.26%和烷烃类4.36%,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植醇,占总量的25.42%。小叶榄仁中的主要成分是脂类63.9%、烷烃类12.38%、萜类9.54%和芳香族3.9%,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棕榈酸乙酯,占总量的20.58%。结论大叶榄仁叶和小叶榄仁叶小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方面均有一定差异,为鉴别大叶榄仁叶和小叶榄仁叶提供了在化学成分上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研究了提升城市新区经济集聚度、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等问题,并就提升集聚经济效应,实现城市空间转型及空间格局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Biochemical aspects of radiation bi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s of biological radiation effects, the events after radiation energy absorption in irradiated organisms have to be studied by physico-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methods. The radiation effects in vitro on biomolecules, especially DNA, are described, as well as their alterations in irradiated cells. Whereas in vitro, in aqueous solution, predominantly OH radicals are effective and lead to damage in single moieties of the DNA, in vivo the direct absorption of radiation energy leads to locally multiply-damaged sites, which produce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and locally denatured regions. DNA damage will be repaired in irradiated cells. Error free repair leads to the original nucleotide sequence in the genome by excision or by recombination. Error prone repair (mutagenic repair), leads to mutation. However, the biochemistry of these processes, regulated by a number of genes, is poorly understood. In addition, more complex reactions, such as gene amplification and transposition of mobile gene elem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mutation or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