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4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本文研究了硅钼杂多酸—罗丹明B—阿拉伯树胶显色体系,从而建立了水相测定硅的高灵敏度分光光度法,应用于铝合金中痕量硅的测定,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72.
本文研究了用复合电镀法制得的镍铝活性阴极的电性能.在相同条件下,这种活性阴极的释氢电位比铁电极低300mV左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活性阴极具有抗强反电流、Fe~(2+)中毒和热处理的性能.  相似文献   
73.
利用高压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7475高强铝合金超塑变形中的空洞形核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洞主要形成在超塑变形过程中,而不是形核于形变热处理中。空洞形核的主要原因是晶界滑移在晶界不平整处受阻,产生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74.
借助于电化学方法和SEM技术研究了铝合金在氯化铵溶液中的阳极行为.所研制的铝合金较之纯铝具有明显的耐腐蚀效果,在加有少量(NH_4)_2CrO_4(C_2H_5)_4NBr或明胶作为缓蚀剂的NH_4Cl体系中,它们的耐蚀能力更强,阳极极化下的自放电速度很低,当电流密度为i_a=15~50mA/cm~2时,电极效率(η)可达99%;同时电极表面的孔蚀现象受到一定的抑制,腐蚀变得更均匀.  相似文献   
75.
本文对供应状态的LY12R和LY12CZ合金棒材的超塑性等温压缩试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了压缩变形过程,确认未经任何超塑预处理的供应状态LY12合金具有轻微超塑性能,确定了两种状态的LY12合金的最佳变形工艺参数,研究了试样尺寸对压缩变形过程的影响。本试验结果为压缩类成形零件提供了较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不同稀土含量铁铬铝合金,在高温下晶粒长大及界面结构。结果表明:在1200℃以上高温,稀土组元(以La为主)对抑制合金的晶界长大有一定效果,La_2O_3可作为TiN相析出的形核中心,细小TiN质点可在晶界上出现,阻碍晶界迁移;在变温过程中,La向界而扩散,在晶界以La_2O_3形式出现,同时稀土加速氧穿过氧化膜向基体中渗透,导致Al_2O_3及La_2O_3在基体中形成。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铝合金铸锭在旋转磁场作用下凝固过程中的传热、传质和组织状态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旋转运动作用下产生倾斜柱状晶的原因;确定了Al-Cu合金在某一旋转运动条件下产生倾斜柱状晶的溶质含量的临界值和其它一些规律;并分析了电磁搅拌产生特征偏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不同处理态Al-3Li-0.17Zr合金冲击、拉仲等力学行为,用电子显微镜对其显微组织结构、变形和断裂,特别是晶界断裂的特征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和分析。指出:不同处理态的合金变形和断裂的机制是不同的,晶界断面上的显微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9.
设计并熔炼了成分为(Ti50Al50)100-xYx(atom)=0-2.0%)的合金,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三点弯曲试验等手段,研究了添加钇(Y)对TiAl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的添加能改变TiAl合金中O、N等间隙原子含量并增加TiAl合金显微组织,使γTiAl使合金晶粒细化,促进γ+α2片层状组织的形成,适量钇的添加能降低TiAl合金中O、N等间隙原子含量并增加TiAl  相似文献   
80.
李春明 《科学通报》1995,40(24):2283-2283
贝氏体相变是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之一,关于它的形成理论代表了一种片状相的形成理论,这种相变涉及钢铁、有色合金及陶瓷等材料领域的有关片状相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是,由于贝氏体相变本身的复杂性,尽管材料科学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扩散和切变两大学派根据各自的实验结果,观点对立,分歧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