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7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231篇
教育与普及   1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7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260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缙云山华南黑桫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种群分化和保护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缙云山不同生境下的8个华南黑桫椤种群的形态分化进行研究,方差分析表明该种的形态特征对环境的可塑性较大,繁殖器官的变异小于营养器官,聚类分析表明8个种群间总体上无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72.
杀虫素48B是从黑微紫链霉菌浅色变种发酵液菌丝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杀虫活性物质,经过对其理化性质的测定及UV,IR,EL-MS,^1H—NMR,^13C-NMR等光谱分析,初步推测为一种长链状不饱和脂类化合物,是一种结构新颖的杀虫抗生素.’  相似文献   
73.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氮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增产作用显著.在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增产幅度大致相当.在调节秸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与秸秆直接还田未配施促腐剂处理比较,可有效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显著增加作物产量.调节玉米秸秆C/N为35∶1并配施促腐剂是冀东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较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74.
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是最常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动物模型。由于其重复性好,易于界定,并被证实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疗法(诸如最近发展起来的TNF-α中和治疗方法)的发展有用而被广泛接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代表了导致关节炎的某些途径。较大面积讶反映了RA的发生情况,现在我们正处于认识,理解免疫识别的结构(例如MHC分子,淋巴细胞受体和Ⅱ型胶原表位)的时代。这些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极为重要。这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机制的理解艏原诱导性关节炎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75.
本旨在通过回顾全球范围内对两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多房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的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现状,结合对狐狸与寄生虫病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成果,探讨狐狸与两型包虫病传播之间的关系。全总结了世界各重要地区两型包虫病的流行与狐狸之间的关系,叙述了我国对于两型包虫病的生态学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分布的三种狐狸均为该病的终末宿主,同时强调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狐狸的野生动物包虫病生态学研究几乎空白,本指出,犬科等野生动物以及一些家善对于寄生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就寄生虫病和其他疾病导致濒危物种受到严重威胁的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关于对包虫病易感的珍稀物种的保护的生物学的研究应该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6.
首次用聚苯并咪唑(PBI)作固体电解质,制成控制电位电解法半固态和全固态氧传感器发现该类传感器具有响应快、稳定性好、低的底电流和噪声、低的温度系数等优点。  相似文献   
77.
疾病诊断通常有3种方法:临床诊断、血清诊断和生化诊断。这些都是根据症状来判断病因,属于表型诊断。表型改变有时不特异,有时出现较晚,常常造成不能确诊或延误时机的情况。因为表型是由基因型决定的,直接检测基因(DNA)或其转录物(mRNA)是否存在、是否有缺陷也可诊断疾病,这就是分子诊断(又称基因诊断)。分子诊断是当前诊断遗传病最精确的方法。除多基因病外,大多数遗传病的发病率都较低。但是遗传病种类繁多(已知单基因病4000多种,多基因病约750种,染色体病100多种),患者总数相当可观;而且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疾病…  相似文献   
78.
系统研究了采自中国的新疆、陕西、青海、宁夏、四川、贵州、湖北等7个省(区)和捷克的12个雪腐捷氏霉菌系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通过单孢分离和纯培养,结果表明,各菌落颜色不同,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大小有差异,最适生长温度亦不同.说明12个菌系属于不同生理专化类型.  相似文献   
79.
本文报导了虎纹蛙、黑眶蟾蜍的血象、血清蛋白,中国雨蛙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罗非鱼、家鸽、家兔的血液流变学的研究结果,为比较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0.
对分离自冀东地区冬小麦上的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病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0~39℃,最适温度为24~28℃;分生孢子在5~35℃内均可萌发,15~24℃范围内萌发率高且芽管粗壮;产孢的温度范围为8~30℃,20~22℃范围内产孢量最大;pH值在2~12范围内菌丝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6~8;产孢的pH值范围为3~10,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在pH值4~10范围内均可萌发,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分生孢子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95%时不能萌发,水滴中的萌发率最高;营养利于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