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8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71.
广西大厂长坡-铜坑锡多金属矿床中的黄铁矿明显有两种类型:条带状黄铁矿和脉状黄铁矿.矿相特征表明,部分黄铁矿可能由胶黄铁矿重结晶而成.黄铁矿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以沉积成因特征为主,其中具脉状黄铁矿样品的部分参数较接近热液沉积岩特征值.黄铁矿的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并非完全来自深源物质,还有浅源物质的参与,并在相对还原的环境中发生过较强的分馏作用;黄铁矿的稀土特征介于富矿围岩硅质岩和酸性侵入岩花岗岩之间,表明既有与泥盆纪硅质岩相同成因的黄铁矿,又有经后期花岗岩浆活动改造而成的黄铁矿.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大厂长坡-铜坑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至少存在两期,泥盆纪以沉积作用为主,燕山晚期经历了花岗岩浆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锡矿的形成主要受燕山晚期花岗岩浆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2.
氧化亚铁硫杆菌抑制黄铁矿可浮性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氧化亚铁硫杆菌吸附前后黄铁矿Zeta电位和表面接触角的测定,研究了其表面电性和润湿性变化,探讨了氧化亚铁硫杆菌抑制黄铁矿可浮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后,黄铁矿的表面电性发生明显变化,等电点pH值降低,表面润湿性变化不明显;氧化亚铁硫杆菌吸附对黄铁矿可浮性的抑制作用不是来源于增强黄铁矿表面的亲水性,而是由于减少了浮选捕收剂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静电作用和空间位阻效应是导致黄铁矿可浮性受到抑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3.
太白金矿黄铁矿热电性及其在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载金矿物黄铁矿热电性研究,得出本区黄铁矿以P型和N-P型导电为主。P型含量高及高的热电系数绝对值指示有利于金矿化,并由此推的有利成矿部位。双王成矿带从西向东,其N型出现率从高到低,反映了从西向东矿体的剥蚀率从大到小。根据黄铁矿热电系数计算得出的热场分布与石准立等(1989)利用含铁白云石中包体均一法测温所得出的温度场相同。对黄铁矿热电性与赋矿围岩之间对应关系及可能原因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4.
通过单矿物试验和实际矿石试验研究了新型捕收剂BS4对镍黄铁矿的捕收性能.结果表明:对单矿物,pH为9.0~11.0时,BS4对镍黄铁矿具有很好的捕收性能,BS4与丁基黄药混合用药能提高捕收剂的捕收能力;对实际矿石,采用质量比为1∶1的BS4与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在加大对蛇纹石抑制作用的条件下,镍回收率为91.47%,铜的回收率为88.04%.通过动电位测试、矿物表面对药剂吸附量的测定以及对矿物表面与药剂作用产物的红外光谱测定,研究了药剂与镍黄铁矿表面的作用机理,表明了新型捕收剂BS4在镍黄铁矿表面吸附为化学吸附,且与镍矿物表面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BS4与丁黄药混合用药能够增大矿物表面药剂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75.
个旧等锡矿中沉积组构的发现与矿床成因新探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个旧等大型锡多金属矿区发现了鲕状黄铁矿,鲕状磁黄铁矿以及球状胶黄铁矿,层纹状和条带状硫化物矿石等典型沉积组构,并对一些具有典型沉积组构的胶黄铁矿进行了深一步的研究,发现其中还有锡石,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微小的矿物包裹体。  相似文献   
176.
阔尔真阔腊金矿床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西缘萨吾尔成矿带东段。文章通过对野外岩石样品肉眼观察与镜下鉴定,发现阔尔真阔腊金矿床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银金矿、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毒砂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及钾长石等;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其次为毒砂。对矿石成矿元素化学分析发现,金矿石中Au与As、Cu、Pb呈正相关关系,金与毒砂密切共生说明流体中As的存在可能加大了Au的溶解度。通过电子探针分析金的赋存状态,观测到阔尔真阔腊金矿床金矿物主要以裂隙金、粒间金2种状态产出,并以裂隙金为主,表明该地区金矿的沉淀可能受构造控制作用较大;在毒砂中发现金以粒间金和裂隙金2种形式赋存于同一毒砂颗粒中,推测该矿床可能存在两期金的沉淀事件。  相似文献   
177.
有菌和无菌体系下磁黄铁矿氧化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菌和无菌酸性体系下,对磁黄铁矿电化学氧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磁黄铁矿被氧化过程中伴随元素S的生成,覆盖于电极表面,使电极表面发生钝化;随着电位的升高,元素S被氧化成SO42-,钝化膜被击穿;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后增强了磁黄铁矿的反应性能,促进了磁黄铁矿氧化反应速度,腐蚀反应速度明显提高,但细菌对磁黄铁矿电极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机理并没有产生影响;在相同电位下,有细菌时的阻抗明显低于无细菌时的阻抗,细菌的存在加速了表面物质的扩散,电极过程受电化学步骤控制,测定结果与线性扫描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8.
进行了组合抑制剂CCSL分离方铅矿、闪锌矿与磁黄铁矿的浮选研究.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浮选过程添加该组合抑制剂时,磁黄铁矿基本不浮,而方铅矿与闪锌矿的可浮性很好.方铅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该组合抑制剂时,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0%以上,而磁黄铁矿基本不浮,从而很好地实现两种矿物的分离;闪锌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该抑制剂时也能实现两种矿物的分离,但分离效果不及方铅矿与磁黄铁矿.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Zeta电位测试表明,CCSL处理后的磁黄铁矿表面的醋酸根吸附不是单纯的物理吸附.紫外吸收光谱扫描结果表明,CCSL中的醋酸根并没有阻碍磁黄铁矿表面双黄药的生成,磁黄铁矿可浮性下降仅仅是由于醋酸根对其造成的亲水性大于双黄药造成的疏水性.CCSL中的醋酸根既与磁黄铁矿中的Fe3+发生亲合,又与水中的H+形成氢键,最终增强了磁黄铁矿的亲水性;而醋酸根对方铅矿和闪锌矿基本没有影响,这是组合抑制剂CCSL能够分离方铅矿、闪锌矿与磁黄铁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9.
为了探讨极端嗜热菌在高铁、高酸和高温条件下生物脱硫的可行性,采用从腾冲热海酸性温泉分离出的一株新型极端嗜热硫杆菌开展了四组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的黄铁矿生物柱浸实验.该菌株能耐受pH值为0.58、全铁质量浓度为38.9 g.L 1的高酸高铁环境,同时维持580~640 mV的较低电位.初始pH值为2时,浸出28 d后黄铁矿浸出率达到最高为17.8%.生物浸出时,菌株生长依次表现出较明显的迟缓期、对数期和稳定期,且降低初始pH值会延长其到达稳定期的时间.此外,70℃高温和全铁质量浓度为38.9 g.L 1的高铁体系能促进生成黄钾铁矾和少量单质硫沉淀,而菌株能在pH值小于0.9时将大部分S0氧化为SO24.  相似文献   
180.
本文在333~363K,硝酸根浓度0.1~0.5mol/L的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常氧压下硝酸“催化”分解黄铁矿的动力学。结果表明,黄铁矿分解后其中所含硫主要转化为硫酸根,浸出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其表观活化能为39.87kJ/mol。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浸出速率的数学模型为: 1-(1-α)~(1/3)=6.30×10~2C_(NO_3)~(0.83)·C_H~(0.81)·r_0~(-1)·exp(-39.87×10~3/RT)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