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黄花蒿和青蒿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立鼎  顾静文 《江西科学》1996,14(4):234-238
应用GC/MS/DS鉴定了黄花蒿和青蒿精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41个化合物,分别占两种精油总量的95.73%和98.01%,它们的主要成分为左旋樟脑,梓脑,1,8-桉叶油素,β-蒎烯、蒿酮,丁香烯、β-月桂烯和长叶烯等。这两种精油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所差别。经轻工部香料工业研究所评定,为清凉带苦的药草香味、香气强烈,可用于调香。  相似文献   
52.
以嫁接到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e var.mandshurica Hara)上的丁香属珍贵黄花品种黄花丁香(Syringapekinensis,Beijing Gold)为供试材料,暴马丁香作为对照,探讨了黄花丁香在东北高寒地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对其一年生枝条进行人工处理,通过测定其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在0℃~-40℃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并结合黄花丁香自然越冬形态的观察,进行了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嫁接到暴马丁香上的黄花丁香植株在哈尔滨地区可自然越冬.黄花丁香开花时间比暴马丁香晚5d左右,花期从6月末持续到7月下旬,长达20多天,比原产地嫁接在北京丁香上的黄花丁香花期晚一个月左右.随着低温胁迫的加深,黄花丁香和暴马丁香在生理响应和抗寒适应性上表现出相同的低温胁迫变化趋势,其中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总体都呈上升趋势;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变化在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对电导率变化存在显著差异,SOD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黄花丁香和暴马丁香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35.08℃,-39.11℃.结果为黄花丁香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为了研究黄花蒿青蒿素含量与腺毛状毛状体密度的关系,分别利用体视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测定了8组青蒿素产量不同的黄花蒿的叶片腺毛状毛状体密度,同时利用HPLC法测定相应叶片黄花蒿素含量,再用SPSS软件对二者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株黄花蒿的叶片腺毛状毛状体密度不同,体式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的最大值均是植株4号样,所得平均密度分别是(75.7±16.0)个/cm2和(29.4±5.9)个/cm2,说明体视荧光显微镜适合检测黄花蒿腺毛状毛状体密度,而扫描电镜观察腺毛状毛状体结构的效果更好;2黄花蒿叶片腺毛状毛状体密度与青蒿素含量的关系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734,P=0.0380.05.这再次证明了青蒿素主要在叶片的腺毛状毛状体内产生,而相关的显著性未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也有少量青蒿素在其它类别的细胞内产生.  相似文献   
54.
不同栽培措施对黄花蒿产量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黄花在型93004号作材料,进行播种量,种植密度,营养条件,采收期及留种技术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黄花蒿施用鸡粪或混合肥作基肥作基以种子繁殖,于3月上撒播种量每公倾播种量为900g-1500g,留苗密度为15cm*15cm,在苗期和生长盛各追肥1次可提高花花蒿产量和青蒿纱产量;黄花蒿以初蕾期采收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5.
就近年来白及的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加以综述。白及含有白及胶等成分,主要作为止血药应用于临床,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对于白及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一步加深,白及的临床应用也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56.
6-BA对黄花石蒜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6-苄基氨基嘌呤)保鲜液对黄花石蒜切花在瓶插期间的开花率、瓶插寿命、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6-BA的保鲜液能使黄花石蒜切花膜系统保护酶POD活性增强,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降低,花枝的鲜重增加,延缓水分平衡值负值的出现,提高切花瓶插的观赏品质,延长切花的瓶插寿命.其中以0.5%蔗糖+50 mg/L8-HQ+30 mg/L6-BA的保鲜效果最佳,开花率比对照提高16.7%,瓶插寿命延长4 d以上.  相似文献   
57.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黄花软紫草水溶性多糖,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PMP-HPLC)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应用半叶枯斑法分析了黄花软紫草水溶性多糖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通过半叶枯斑法分析了其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结果表明,黄花软紫草水溶性多糖AG90的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1.0%和8.1%.红外光谱结果呈现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结构为吡喃环.AG90是由6种单糖构成的水溶性杂多糖,组成单糖如下: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抗TMV结果显示,当AG90的浓度为500 mg/mL时,其抗TMV的保护、治疗和钝化活性均优于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58.
为掌握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新品种"桂蒿1号"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为其区域布局和生产应用提供实践依据,本文利用性状平均值、变异系数、显著性分析等方法对黄花蒿新品种"桂蒿1号"9个主要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进行对比,综合分析该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性状变异。结果表明,黄花蒿新品种"桂蒿1号"在不同地域有很好的适应性,各地生长的各性状变异系数都较小,且不同年份生长的各性状变异系数也较小,特别是关键性状——青蒿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只有0.643 1%。因此,黄花蒿"桂蒿1号"新品种在不同地方不同年份其各性状均有较好的适宜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关键性状——青蒿素含量和产量均达到任务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9.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类疾病.文章就抑郁症治疗现况及黄花宁神颗粒各组方抗抑郁机制研究,以及采用颗粒制剂的优势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0.
于宝玲 《大自然》2015,(1):76-81
如果用一句诗来描绘乌苏里江流域的湿地美景,"江流宛转绕芳甸"可能再恰当不过了。亭亭玉立的水生花卉、色彩绚丽的草丛花卉和茂密簇生的灌丛植物,让这片湿地风光充满诗情画意,既热情奔放,又矜持含蓄,优雅恬静,令人陶醉……乌苏里江,其满语名字意为"水里的江"或"东方日出之江",是黑龙江右岸的一大支流,也是中国与俄罗斯边境上的一条重要界河。乌苏里江起自虎林市的支流—松阿察河,终于江水与抚远县境内黑龙江汇合之处,全长905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