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9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34篇
系统科学   323篇
丛书文集   120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19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5 毫秒
991.
One key function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s to automatically detect abnormal traffic phenomena and to help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f the cause of the abnormal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a 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RPCA)-based abnormal traffic flow pattern isolation and loop detector fault detec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PCA is a useful tool to distinguish regular traffic flow from abnormal traffic flow patterns caused by accidents and loop detector faults. This approach gives an effective traffic flow data pre-processing method to reduce the human effort in finding potential loop detector faults. The method can also be use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the abnormality.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针对具有强结构不确定性的时滞关联大系统,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函数,并利用M矩阵的性质,给出了系统时滞无关的鲁棒稳定充分条件。并通过一个算验证例了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993.
鲁西地区的滑脱构造及其形成的深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研究表明,鲁西地区存在区域尺度的深、浅层次滑脱构造。浅层次滑脱构造中最具规模的位于下寒武统与太古宇及石炭一二叠系与奥陶系之间。滑脱面上碎裂灰岩、碎裂花岗岩及不对称褶皱发育,伴有硅化、大理岩化、镜铁矿化等动力变质作用。由于构造滑动,滑脱面之上地层产生不同程度的构造缺失或重复。不对称褶皱、擦痕、布丁构造等显示滑动方向以北西、北北东为主。深层次滑脱构造多发生在地壳约12-22km及30km处,向南滑脱。滑脱构造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和始新世,前者在深部很可能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沿郯庐断裂带发生的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近东西向俯)中、碰撞引起地幔物质上涌,造成岩石圈一软流圈之间滑脱拆离产生原始岩浆上涌,进而控制了壳一幔、上地壳和浅层次滑脱构造的产生。揭示两板块晚中生代早期的俯)中、碰撞存在多方向性。  相似文献   
994.
不确定广义系统的鲁棒非脆弱H∞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状态反馈控制器增益具有摄动的一类不确定广义系统的鲁棒非脆弱H∞控制问题.分别对控制器增益具有加法式摄动和乘法式摄动两种情形加以讨论,并通过对系统广义二次能稳定且满足H∞范数界这一性质的研究而得到解决.控制器的设计可通过求解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  相似文献   
995.
一维CdSe纳米棒的水热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乙二胺辅助水热的方法制备了CdSe纳米棒,并用TEM、XRD、XPS以及EDX等分析手段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这种硒化物的纳米棒结晶性良好,并且晶体沿着特定的方向生长.用中间络合物结构诱导机理解释了这种硒化物纳米棒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96.
运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研究了一类具有范数有界不确定系统的鲁棒预测控制问题.在每一采样时刻预测状态值,将无限时域“min-max”优化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求解,得出状态反馈预测控制律;同时设计系统的全维状态观测器,使得到的控制律满足观测器增益Lp,从而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示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以乙醇-水混合溶液为溶剂,160℃T成功合成了Eu3+掺杂的LaVO4纳米棒.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PL)等技术时样品进行表征.XRD和TEM测试结果说明LaVO4:Eu3+纳米棒是纯锆石型四方相结构、晶体结构均匀、没有缺陷,通过调节溶液pH和反应时间能够控制LaVO4:Eu3+纳米的定向组装和晶体生长.PL光谱显示Eu3+掺杂可以显著提高LaVO4纳米棒的荧光性能.另外,对LaVO4:Eu3+纳米棒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8.
表面复合是严重影响纳米结构半导体发光性质及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氧化锌(ZnO)因其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和物化稳定性在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等光电器件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MATLAB程序求解扩散方程,对化学水浴沉积法合成的ZnO纳米棒的表面复合速率进行理论模拟计算.与实验结果相结合,揭示表面复合对ZnO纳米棒发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热棒的工作原理,结合唐古拉山冻土区的道砟填土路基,考虑热棒材料本身的高导热性、阴阳坡、冻土相变等因素,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分析热棒对填土路基的降温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1年热棒运行结束后在路基阳坡下方形成直径大约为8.6 m、温度低于-0.5℃的低温区;右坡脚(阴坡)下形成直径大约为9.6 m、温度低于-0.5℃的低温区,并在低温区内热棒周围形成了温度低于-3℃的条形低温核;第3年路基下方靠近阴坡位置形成温度低于-0.8℃的低温区,热棒起到了很好的制冷效果,保证路基下伏冻土不融化,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00.
许兰兰  崔彦良 《甘肃科技》2014,(1):62-64,91
针对二维线性系统,给出了能观测性、能控性简单判定方法;分别给出了状态观测器和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计算步骤;并针对具体算例,进行了镇定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