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1篇
教育与普及   1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1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572篇
  2009年   803篇
  2008年   500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学习型课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学习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收获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重要的方面。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标准强调朗读课文做到应用普通话有感情的、准确并且流利的进行朗读。但是,在朗读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时间不充足,没有明确的朗读目的,学生的朗读面比较狭窄,朗读指导方面的机械相对较少,语文教育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做出努力。在小学的不同阶段,教师需要增强自身的素养,指导学生在朗读方面多做努力,找寻有效的解读途径,确实提高小学语文朗读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职业教育颇受国家重视和支持,而务实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是课堂教学。针对职教生行为懒散、学习习惯差、自我控制力弱等特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狠下一番工夫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有效沟通、积极参与互动、共同认可发展的过程。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师生有效互动”已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门话题,它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改变职教生旧有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甚是重要。本文将对“教学活动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内涵和意义进行分析把握,根据职教生具体特点,结合一些语文教学案例,从思想、理念和策略方面进行具体说明阐述。  相似文献   
5.
6.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富于独特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小学语文教学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字词句章,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孩子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来自于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有语言开始就有了这门功课。语文学科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土壤,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下一代,那么我们现在所教的孩子等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也许能够减少很多社会问题,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祥和,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提升都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生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够对文章以及各类材料信息进行准确的处理,能够对写作技能和其他课程更好的理解。所以,初中的时候要做好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注重培养,以学生作为教学主题,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提升自身教学艺术的旅途中,教师首先要坚持新课改精神的大方向,然后将研究得出的艺术真正应用在教学中。本篇文章从不同的层面展开,具体探讨新课改视角下的语文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9.
阐述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10.
皮亚杰结构——建构理论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密不可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注意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人格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