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43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关系到学生人生命运趋向的关键时段,这一时期,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需要认真且慎重对待的关键阶段。对于高考而言,学生必须每科成绩优异,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实现大学梦,而作为众多课程中的主干课程,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52.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联系生活学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在实践中,老师和学生还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则需要反思我们的错误,找到适合自己的教与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充分整合课程资源,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快速高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益。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是和谐、愉悦,既能保证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又能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的提升。创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也是千万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笔者从分析构成高效课堂的要素、探究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两个方面入手,对创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4.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智能,只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而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55.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推行针对性教学是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学到有用数学的基本手段.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和新的教学理论,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来推行针对性教学,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保持和谐,进而实现优化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56.
沈静  李凌  张舒 《中国西部科技》2013,(11):105-106
本文对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存在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针对这些衔接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关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建议,使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教学能顺利衔接。  相似文献   
57.
面对新时代的新课程改革,作为老师要用全新的理念来面对。以前的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始终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毫无积极心的,大大压缩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磨灭了学生创新的个性,减少了学生发现知识的机会,因而容易发展为定式思维,无法进行更好的知识体系建构,难以形成有意义的认知结构,教学效果也会差强人意。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打造出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58.
正确理解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对于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概念的掌握与应用,使学生最终理解和掌握概念获得过程中运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只有当学生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高度上掌握了数学概念,才能真正地形成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59.
如今的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而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这个大背景下,怎样才能够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自主能力,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探究性教学,就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简单的探讨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60.
周玉芹 《科技信息》2009,(28):I0248-I0248
全国的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实验已开展了五年,安徽省进人新课程也已经三年了,笔者虽有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但新课程对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来说,仍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这在于它难教,课难备,需要教者高屋建瓴,充分准备,必要时还要靠集体的智慧,“全民参与”,博采众长,总之为了教好一堂课,可谓是费尽心机。笔者参与新课程教学已近一年,期间有诸多的感想和体会,现就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笔者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