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1月采用棋盘式抽样方法,调查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越冬代幼虫虫口密度,采用分布型指数及回归模型法探讨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马尾松毛虫越冬实际累积虫数为1190条,低于拒绝限下界(1347),说明不需要进行松林全面防治。  相似文献   
62.
耐热耐碱木聚糖酶对马尾松KP浆的助漂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预处理前后纸浆黏度和卡伯值的变化,研究了耐热耐碱木聚糖酶X对马尾松硫酸盐浆预处理的选择性;通 过分析酶预处理对各漂段白度和终漂黏度的影响,揭示了该酶对D0E1D1E2D2漂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热耐碱 木聚糖酶X预处理具有较高的助漂选择性,处理后纸浆的卡伯值和黏度变化不大;耐热耐碱木聚糖酶X的适应性较广 ,在pH 8.0~9.5、温度为75~80 ℃范围内都可以发挥其有效的助漂作用;在相同漂剂用量下,耐热耐碱木聚糖酶X预 处理可提高浆的终漂白度,而黏度略有下降,在达到相同白度(90 % ISO)时可减少D0段ClO2用量26 %~27 %。  相似文献   
63.
马尾松种子园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广西几处马尾松种子园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马尾松种子园,宏观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微观经济效益,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7.99%和2.48%。实行园内间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4.
<正>本研究在充分掌握马尾松木材性质的基础上,通过选材,改进工艺,使马尾松木材蒸煮后脱脂率达87.8%,力学强度降低了16.7~20.8%;烤板后木材的硬度降低了45.1%;吸湿性降低了50.0%,厚度膨胀率降低了26.7%,提高了尺寸的稳定性,从而使马尾松材达到了做铅笔杆材的要求。万支铅笔板消耗原木0.60立方米;白杆出笔率最低91.7%,最高98.9%,平均95%,产品合格率最低96.2%,最高99.41%,平均97.4%,减少烤板损耗提高原木利用率达6%以上。  相似文献   
65.
<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马尾松林危害最严重、分布最广泛的食叶害虫。为了预测这种害虫的发生数量和进行综合防治,我们采用生命表的方法,在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对湿地松林马尾松毛虫的各种死亡因子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分析了影响数量变动的各个因子的作用。本文报道的是1979年~1982年对越冬代松毛虫的研究结果,其它各代的考查材料将陆续整理成文。 马尾松毛虫在浙江余杭县一年发生2~3代,第一代发生期5月中旬~7月下旬,第二代7月下旬~10月上旬,第三代10月上旬到下一年的5月中旬。发生2代的年份,即第二代发育到下一年的5月中旬结束。马尾松毛虫以四龄幼虫越冬为主。这种害虫除危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外,也取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和火炬松(Pinus taeda L.)。  相似文献   
66.
小流域治理20年后千烟洲生物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流域治理前,千烟洲植被以草丛为主,间有小部份灌丛,生物量极低。自1982年实行小流域治理至今,千烟洲生物量有了极大提高,植被覆盖率也显著增加,林地面积从1982年底的0.4%提高到1999年底的93.3%。乔木层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27.63m2,其中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板栗及枫香这5种人工树种共占84.3%,这表明全站植物生物量主要由人工林决定。天然次生林中,格药柃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最大。用相关生物量模型计算全试验区4个优势种地上部分生物量之和为32035t。其中湿地松生物量最大为25990t,占81.1%,枫香最小为874t。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马尾山铝士矿区初步普查工作,共求获铝土矿资源量65.77万吨,同时在矿区内还共生有粘土矿产可综合利用.从成矿条件分析,马尾山铝士矿区早二叠世梁山期为滨岸沼泽相环境,具铝土质泥质相沉积特征.因此,在马尾山铝士矿区西南部的二仙崖一带、咸丰西南部的赶场溪一带和咸丰西部的龙家盖一带,成矿条件较好,资源潜力较大,应进一步开展铝土矿的矿产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68.
对宜昌市林科所100亩马尾松种子园经济效益的研究分析表明,经营者直接收益(种子和木材收益)很低,入不敷出.但是,由于良种的遗传增益,导致的间接效益(木材增产效益)都很高,后者是前者的360.5倍.因此,对种子园经营者扶持,良种价格应采取保护.  相似文献   
69.
经研究,平庸赘寄蝇在宜都每年发生8代,林间寄生效果达64.8%,经人工繁殖放蜂试验,平均防治率达74,5%,且人工繁殖技术简单,是开展马尾松毛虫生物防治又一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70.
油松毛虫是油松的毁灭性食叶害虫。基于多年的调查研究,揭示了油松毛虫在泽州县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提出了人工、化学、生物、营林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