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1982-1987年采自中国四川山区蝇类标本中,发现丽蝇科Calliphoridae丽蝇族Calliphorini三新种宽颜拟粉蝇Polleniopsislatifacialissp.nov.,红头陪丽蝇Bellardiaruffcepssp.nov.,华夏蚓蝇Onesiahuaxiaaesp.nov.模式标本存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植物性杀虫剂鱼藤酮、藜芦碱对蚯蚓的影响选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和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揭示鱼藤酮、藜芦碱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急性染毒试验鱼藤酮对蚯蚓24h、48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3.96mg/L、5.991mg/L,藜芦碱对蚯蚓24h、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0.67mg/L、20.33 mg/L。说明藜芦碱、鱼藤酮对蚯蚓有致死效应,鱼藤酮的毒性强于藜芦碱;蚯蚓体重的增长受到了药物浓度的影响,有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随时间的延长对蚯蚓体重的抑制效应减弱;在药物胁迫下,SOD与POD活性变化随质量浓度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蚯蚓体内SOD、POD响应不同,POD对药物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23.
<正>虽然河马是一种食草动物,不过最近的一篇论文表明河马存在不同寻常的行为:同类相食!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Leejiah Dorward在南非的克鲁格国家公园发现:两只河马在享用另一只河马腐烂的尸体。这是科学文献第二次记载河马同类相食事件。实际上,很多食草动物都有类似河马行为,在食物和特定营养稀缺的情况下,它们不得不变成食肉动物,有时甚至还会吃同类。虽然人之间的同类相食是不允许的,但这在动物中间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24.
将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区)采集地分12个自然地理带,探讨颤藻群落的组成,研究气生、亚气生、水生等不同生境颤藻生态的类型,并分析总结了颤蘿在该地区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5.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见于各种心脏疾病。近3年来,我院收治老年心房纤颤患者30例,经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蚯蚓纤溶酶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分离纯化,从人工养殖的赤子爱胜蚓中提取出两种既有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活性又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的组分。PAGE检测各为一条区带,证明已达电泳纯。对这两组分的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分子量、酶活力,N-末端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组成,温度的稳定性及对苯甲酸精氨酸乙酯(BAEE)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特性。还分析了其中一个组分(BⅡ)从N末端开始的 25个氨基酸残基序列。  相似文献   
27.
化学预氧化对藻类细胞结构的影响及其强化混凝除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比研究了氯(Cl2)、高锰酸钾(KMnO4)以及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等氧化剂预氧化对颤藻细胞结构的影响及其强化混凝除藻的效果.细胞氧化前后的光学显微摄影图片表明:氧化剂对细胞表面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氧化剂不仅破坏了细胞的表面结构,同时还使胞内物质释放出来,使得出水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升高.几种氧化剂的对比研究结果还表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除藻除浊效果较为明显,混凝沉后水藻细胞含量(以OD420和叶绿素含量表示)均有大幅度降低,说明PPC预氧化具有很好的强化混凝除藻效果.  相似文献   
28.
将透明颤菌(Vitreoscilla)血红蛋白基因(vgb)插入几丁质酶基因表达质粒中,然后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内,研究vgb基因的表达对几丁质酶基因表达和产物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通氧条件下,vgb基因的表达产物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细胞的生长,而且发酵上清液的几丁质酶活性也有提高;若溶氧浓度越低,则效果越明显,可比对照提高达12.1%.同时,由于vgb在大肠秆菌的表达,还可进一步促进几丁质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  相似文献   
29.
银对几种藻类的毒性浓度及其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对水生生物是一种有毒金属.本文以不同浓度的AgNO_3加入培养液中,通过对藻类生长的测定研究了银对三种常见藻类的毒性浓度.1-2.5ppm的银对球衣藻和斜生栅藻是安全浓度范围,当银增至10ppm时,这两种藻类被明显致毒,生长繁殖被完全抑止.颤藻在10~3ppm银浓度中生长正常,对银具有较大的耐性,同时,以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证明每0.2克(干重)颤藻可从这一浓度的含银水体中吸收10.17微克银,对银具有一定的积累能力.本文试验结果可供考虑含银水质排放标准、含银水体的生物净化及银的生物回收可能性之参考.  相似文献   
30.
蚯蚓纤溶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赤子爱胜蚓为材料,经过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和制备电泳分离得到四种纤溶酶组分.经PAGE鉴定四种组分为单一组分;SDS-PAGE测定其分子质量分别为27、28、23和33ku;等电点均在4.0以下;经甲苯胺蓝染色后都出现糖蛋白的阳性反应;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其中性糖含量分别为8.4%、13.5%、9.1%、6.8%;纤维平板法测得四种组分的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四种组分都具有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和激活纤溶酶原的双重作用.pH值对四种组分纤溶活性稳定性的影响各不相同.四种组分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