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0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1.
茶马古道文化如同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一样,它是和而不同的。清代咏藏诗证明:北、中、南茶马古道文化丛是涵化了的唐、蜀和藏文化丛。循文化地理学阐释,形成三种文化丛的缘由大致可归纳为民族类聚、区域方位、主地标、区域政治文化主阵地四大因子。清代咏藏诗的纪行游踪特征与茶马古道文化线性特征趋于一致,说明两者之间渊源颇深,这为着力打造“茶马古道文化长廊”提供了除地理学、考古学等传统方法之外的另一种视角,即文学路径。底蕴丰厚的清代咏藏诗,无疑会令茶马古道陡增几分书香气息,为茶马古道文化赋予诗书气质。  相似文献   
912.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测定Cr(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λex/λem=450/512 nm,pH7.23的B-R缓冲溶液存在下,藏红T和钙黄绿素能够发生有效能量转移,而Cr(Ⅵ)的加入使得藏红T和钙黄绿素荧光同时猝灭.利用藏红T-钙黄绿素能量转移荧光法测定痕量的Cr(Ⅵ),提高了测定铬的灵敏度.铬含量在0.25~10μg/mL范围内与钙黄绿素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9.8 ng/mL;回收率为96.5%~104%.该法用于含铬废水水样中Cr(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13.
有机孔普遍欠发育是我国南方寒武系页岩气勘探中遇到的实际地质问题,然而,造成有机孔欠发育的主控因素及演化机制迄今为止仍然存在很大争议。该文综合整理了笔者团队近年来对中上扬子不同地区寒武系页岩储层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下寒武统页岩孔隙发育特征与总有机碳含量(TOC)和成熟度的关系,以及排烃作用对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的TOC含量、矿物组成和岩相特征在横向和纵向上波动较大,有机孔发育特征也表现出很强的非均质性。整体上,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度随TOC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但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尽管研究区下寒武统页岩已经普遍进入过成熟阶段,但相比之下,位于过成熟早-中期(EqRo=2.0%~3.0%)的鄂西宜昌地区和陕南汉中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有机孔发育情况相对优于过成熟晚期(EqRo=3.0%~3.5%)的四川威远地区,而成熟度最高(EqRo>4.0%)的黔北地区有机孔发育情况则最差。此外,页岩孔隙发育特征与矿物组成、 TOC含量在鄂西宜昌地区...  相似文献   
914.
研究渤海湾盆地南部(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从三维地震资料入手,以叠合断裂体系的构造类型为基础,进一步对凸起带、凹陷带和走滑带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渤南地区分布的郯庐断裂带、张-蓬走滑断裂带内部存在多级控凹、控洼、控圈的伸展断裂,且在不同时期的活动强度对凹陷的构造...  相似文献   
915.
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鸟羽显微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种间特异性,鸟羽显微结构特征,可为鸟类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应用扫描电镜对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与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的飞羽、绒羽和尾羽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飞羽和尾羽主要由有钩羽小枝和无钩羽小枝构成;绒羽主要由节状羽小枝构成。对飞羽和尾羽的羽小钩数、纤毛数、腹齿数以及绒羽的节直径、节间距和基节长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尾羽的羽小钩数、纤毛数、腹齿数、绒羽的节直径与基节长在二者间差异显著,而绒羽的节间距和飞羽的几个指标在二者间差异均不显著。利用羽毛的显微结构来区分暗腹雪鸡与藏雪鸡时,尾羽的羽小钩数、纤毛数、腹齿数和绒羽的节直径、基节长是对二者进行识别的可选指标。  相似文献   
916.
917.
川南泸州区块是中国重要的页岩气产区,其内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现今地应力在页岩气运移与富集规律分析、钻完井工程、储层压裂改造以及井网部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应用。分析泸州区块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现今地应力状态,并探讨在其影响下的天然裂缝活动性与压裂裂缝扩展。结果表明: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现今地应力方向呈现WNW-ESE的优势方位;现今地应力值大小为:水平最大主应力最大、垂向主应力居中、水平最小主应力最小,指示走滑型地应力机制。五峰组和龙一11小层水平主应力差分别介于11.90~15.76 MPa和11.80~16.75 MPa范围内,具备形成复杂压裂缝网的地应力条件。在现今地应力条件下,川南泸州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天然裂缝不活动,随着开发流体的注入,天然裂缝逐渐活化,其压力增量的临界值为15~23 MPa;压裂后主要形成垂向延伸的裂缝系统。研究成果可为川南泸州区块深层页岩气效益开发提供现今地应力分析的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8.
页岩气调查井通常地质条件复杂,钻探难度大。在对页岩气调查川沐地2井井壁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优选了有机硅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并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有机硅改性聚合物、多级配超细碳酸钙、乳化石蜡和硅氟聚合物等主要处理剂的最优加量,形成了基本配方,在室内实验评价中该体系展现了良好的抗钻屑污染能力、抗钙侵能力、抑制性和封堵性。现场应用表明,川沐地2井在采用有机硅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后,井内复杂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有效保障了井内安全,并顺利钻进至设计井深,实现了地质目标,钻进效率相比同区域同类型钻井大幅提高。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气调查井复杂地层钻探钻井液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19.
页岩气的开发对于调整我国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短缺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共同研究制定了《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其中湖北省是规划中重点勘探开发区之一。在页岩气开发方面,湖北省烃源岩发育层系分布广泛,但存在诸多潜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加快湖北省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推动发展能源工业与社会经济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20.
产能预测对页岩气的高效合理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国内外对于页岩气分段压裂水平井产能的研究没有同时考虑到天然裂缝应力敏感和水力裂缝形态及渗流特征对产能的影响。为此,根据双重介质渗流理论,综合考虑了页岩储层的吸附解吸、扩散运移、天然裂缝的应力敏感效应,建立了页岩储层渗流模型;同时考虑水力裂缝的有限导流能力、裂缝方位角等因素,利用点源函数方法将裂缝离散,之后叠加建立水力裂缝模型,最后将两种模型耦合得到页岩气藏压力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模型和产能模型。根据已建立的页岩气压裂水平井产能模型,编程计算出产能特征曲线;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分析出,与实例类似的页岩气压裂水平井的最优水力裂缝导流能为15~18 D·cm,最优缝长分布方式为外高内低的U型,最优水力裂缝间距分布为等间距分布;模拟结果与页岩气井的现场数据的对比,也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该研究对页岩气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