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8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系统科学   401篇
丛书文集   91篇
教育与普及   4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6篇
现状及发展   73篇
综合类   22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二氧化碳(CO_2)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利用卫星平台观测大气干空气柱中对流层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混合比(XCO_2)是当前温室气体监测的主流手段.首先介绍了5种具备近地面XCO_2浓度观测能力的卫星平台,并以GOSAT卫星的短波红外二级数据产品为例,重点介绍了中国2009~2016年大气XCO_2浓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XCO_2浓度高值区主要出现在东南部,西部地区以及高纬度地区XCO_2浓度相对较低.8年间XCO_2平均浓度为392.28 ppm,并以2.28 ppm/a的速度持续增长.XCO_2浓度随NDVI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年平均变化量达到6.2 ppm.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颁奖典礼上,我们遇见了10位优秀的青年女科学家,她们向世人证明,科学家也可以很时尚很美丽!走近"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5年1月16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有10位优秀的青年女科学家从183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是欧莱  相似文献   
4.
 天文学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学科,其发展主要依靠观测和数据的支持。基于SAO/NASA Astrophysics Data System天文物理学数据系统中高被引文章并结合热点新闻报道,回顾了2018年天文学热点的进展和发现,以观测和基础研究、仪器研制及工具开发两大方面论述了2018年天文学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6.
文章介绍了对电视卫星地球站电磁场辐射的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均匀且连续充满整个空间的静止液体中引入伴随重力场而存在的浮力场概念,通过它的场力做功揭示其P的力能二重性,进而把浮力场概念推广到液体(理想)的稳定流场中,并以新的观点和方法推导出液体(理想)作稳定流动的一系列重要定理、定律.对于进一步认识浮力本质及其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也许没有什么其他机器改变人类生活的程度比汽车还要大。因而,现代汽车工业技术的创新和变革总是吸引着万众的目光。6月6日~13日,如山似海的人潮涌向北京国展中心,观看第七届北京国际汽车展。当那些流光溢彩,凝结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光芒与人类聪明智慧的崭新汽车纷纷撩起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专业人士与社会大众面前时,人们被汽车文明的光辉深深地打动了。这与其说是一次汽车展览,不如说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种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的设计方案,并在OPNET网络仿真软件的环境中搭建了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仿真网络,实现了低轨卫星通信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协议,为加入多种移动性管理协议算法,进行分析比较,考察各自的性能构建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极紫外天文学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领域,其可行性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还被普遍怀疑,理由是星系介质对极紫外光子(100到1000埃)的强吸收。尽管此后的极紫外空间项目特别是ROSAT卫星和EUVE卫星取得了大量成果,确立了极紫外天文学的地位,这方面的专著仍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