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43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1516篇
系统科学   1864篇
丛书文集   1354篇
教育与普及   6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4篇
现状及发展   135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1415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1111篇
  2013年   963篇
  2012年   1273篇
  2011年   1485篇
  2010年   1346篇
  2009年   1701篇
  2008年   2134篇
  2007年   2002篇
  2006年   1328篇
  2005年   1325篇
  2004年   996篇
  2003年   941篇
  2002年   962篇
  2001年   799篇
  2000年   615篇
  1999年   528篇
  1998年   488篇
  1997年   430篇
  1996年   407篇
  1995年   343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236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82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4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在简要分析了已有远程辅导答疑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开放性辅导答疑机制,对此答疑机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基于此机制的远程辅导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22.
浅析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原因和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曾经在漫长的岁月里,走在世界的前列,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期,西方英、美、法等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义道路上缓慢发展,开始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23.
《华东科技》2004,(1):160-160
  相似文献   
24.
25.
为了求得未建模复杂过程在输入空间的某一子空间内,输出量极值点分布情况,针对未建模多输入单输出(MISO)复杂过程提出一种通过实验记录数据获取近似极值点的算法。即通过对多元函数极值定义的扩展,给出复杂过程近似极值点的定义,基于近似极值点的定义提出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求取未建模MISO复杂过程近似极值点的算法和实现算法时要注意的问题。最后通过对一个二维非线性函数描述的过程的数字计算,得到与理论分析相同的极值点分布的结果,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
罗育华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254-255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多维随机序──随机大入手,定义了多维寿命分布类SNBU,证明了该定义与文[1]中的定义等价,研究了其部分性质。  相似文献   
28.
并行工程产品开发过程的建模方法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并行工程中,为了实现产品开发过程的集成、并行和最优化,首先要建立能够充分反映产品开发过程各方面信息的产品开发过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分析和优化,指导产品开发过程的实施。本文首先提出了并行工程产品开发过程模型是集成多视图模型,随后提出了采用集成多视图建模理论的并行工程产品开发过程建模、分析和管理的方法学框架  相似文献   
29.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广义预测控制器。由于在控制器的设计中,进行了预测误差的动态校正,并且控制器采用了比例积分型(PI)目标函数,因此该控制器对未建模动态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应用低阶的模型对一个强放热的化学反应釜模型进行的仿真研究检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0.
美读方法     
黄日生 《奇闻怪事》2005,(12):15-15,14
【理念】 美读是准确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是朗读教学的最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