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60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为加强城市河岸带对降雨径流中氮磷的去除能力,为城市河岸带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煤渣、沸石、锯末、沸石和麦饭石构建了一个中试规模的河岸渗滤系统(riparian infiltration system,RIS),并通过6次试验研究了RIS对模拟城市降雨径流中氮磷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RIS能去除径流中的氨态氮(NH_4~+)、总氮(TN)和总磷(TP),但会输出硝态氮(NO_3~-).该系统对NH_4~+和TP的去除效率分别为65.6±1.2%和54.9±19.1%,显著高于对TN的去除效率(21.1±13.7%);而NO_3~-的平均去除效率为-1150.0%,这可能是由于系统中NH_4~+的氧化及NO_3~-在介质中的浸出.RIS对垂向流中NH_4~+和TP的去除效率较水平流更高且更稳定;且系统对NH_4~+和TP的去除量与其入水浓度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1).反硝化作用发生在渗透性较差的底部土壤层中,但其对NO_3~-的去除量远低于渗透性较好的上层土壤介质层中硝化作用产生的量.RIS总体上对降雨径流中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加强RIS的反硝化作用从而减少硝酸盐的输出.  相似文献   
52.
为了探究地下水和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分析强度折减法原理和渗流-应力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渗流-应力耦合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BAQUS,计算出无地下水、有地下水以及地下水和降雨入渗共同作用三种工况下的边坡安全系数,并探讨了不同粘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泊松比、渗透系数、水头高度、降雨时间和降雨强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和降雨入渗会对边坡稳定性产生较大不利影响;边坡安全系数随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水头高度、降雨时间和降雨强度增大而减小;而弹性模量、泊松比、各向同性的渗透系数对边坡安全系数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3.
北京低边界层雨滴谱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安装在气象铁塔不同高度的3台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 研究2020年6—8月北京地区31次降雨过程低边界层的雨滴谱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对雷达测量降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雨滴从280 m下落到140 m的过程中, 雨滴破碎占据主导地位, 大尺度雨滴减少, 小尺度雨滴大量增加; 从140 m下落到地面的过程中, 雨滴合并占据主导地位, 大尺度和小尺度雨滴均减少, 中等尺度雨滴增加; 对流型降雨中, 随着高度降低, 大尺度雨滴迅速减少, 雨滴破碎对雨滴谱分布的影响较大。北京地区对流型降雨的雨滴谱特征介于海洋型与大陆型之间。由于雨滴谱的分布随高度变化, 不同降雨特征量也随高度发生非线性变化, 因此使用地面的降雨测量结果对气象雷达进行校准以及联合反演降雨会产生Z-R错配误差, 这种误差在稳定型降雨和弱降雨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54.
已查明滑坡灾害点59个、崩塌灾害点22个,其控滑结构面以松散盖层与基岩接触面、黄土土性差异面及节理裂隙面为主要结构面,滑坡的动力学特征以蠕滑缓动滑坡为主,影响滑坡和崩塌灾害形成除了地貌一岩土类型、地质构造、降雨等因素外,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也是造成滑坡和崩塌灾害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灾害特点,分别提出了监测、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生物工程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5.
根据三江平原水特点,研制成水资源动态模型FLOWAT。模型包括:1.流域地面径流(即产流)模型RAINWAT;2.流域地面汇流模拟模型FLOWAT;3.融雪径流通模型SNOWAT。这组模型联合运行可模拟计算流域全年降水量,地面产流和流域汇流的不资源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6.
压力流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放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屋面雨水排放系统,具有诸多的优点,与普通重力雨水排放系统相比更为先进。在选择同种管材的情况下单位面积的造价还相对较低。目前,该系统的技术已日趋成熟,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屋面雨水排放方式。  相似文献   
57.
运用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分析雨滴降落的运动方程,在考虑风速的基础上推算出风驱雨的雨滴撞击荷载,并分析各因素对撞击荷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雨滴降落的竖直极限速度与雨滴的直径及牵引阻力系数有关,并随着雨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雨滴的水平极限速度等于风速.理论分析表明:雨滴的撞击荷载及其法向分荷载、切向分荷载均随着风速和雨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8.
针对近年来我国输电线路频繁出现风偏闪络事故,分析认为暴雨是造成输电线路风偏闪络的原因之一。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雨水电阻率、环境温度对棒板(棒棒)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强度、雨水电阻率均使棒板(棒棒)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电压降低,其中降雨强度对棒板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电压的影响最明显;降雨强度I=2~14 mm/min时,棒板间隙距离d=0.4、0.6、0.7 m的交流放电电压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6.73%、6.54%、6.02%,而棒棒间隙的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2.66%、3.22%、3.07%;降雨强度对棒板交流放电电压影响大,对棒棒影响小;暴雨情况下环境温度的升高使棒板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电压升高,其最大变化幅度为7.03%。  相似文献   
59.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对泥石流制定合理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以中巴公路奥依塔克至布伦口公路段沿线的26条降雨型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遥感解译,选取平均比降、工程地质岩组、最大24 h降雨量、年平均气温、堆积扇面积、距断裂带距离、坡度、相对高差8项指标作为基本评价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因子进行筛选和权重的确定,并通过灰色系统进行关联度计算,构建适合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公路沿线降雨型泥石流沟多处于中高度危险等级,极高危险占11.54%,高度危险占19.23%,中度危险占57.69%,轻度危险占11.54%。研究成果与实际灾情基本吻合,说明该评价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可为中巴公路及其附近区域泥石流风险评估和选线定线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0.
基于Midas GTS,应用强度折减法对基坑边坡降雨影响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本文采用新乡市文旅城某基坑的相关土体数据,将基坑边坡的几何形状和土层条件转化成相应的参数模型,利用CAD构建二维模型并导入Midas,通过改变地下水水位、降雨持时和降雨强度,并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将得到的基质吸力和安全系数进行对比.研究结论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