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60篇
系统科学   35篇
丛书文集   113篇
教育与普及   2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1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73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温度增加和降水格局变化对植物功能性状影响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关于植物功能性状对水热协同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及适应阈值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荒漠草原典型地带性植物短花针茅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气候箱法模拟研究了其功能性状(生物量特征和形态特征)对温度变化(对照,增温1.5℃,2.0℃,4.0℃,6.0℃)和降水变化(–30%,–15%,对照,+15%,+30%)(以1978~2007年6~8月月均温和月均降水为对照)协同作用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ⅰ)温度和降水变化对短花针茅各功能性状(除地上生物量和叶数)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生物量特征对水热协同作用的敏感程度大于形态特征,其中最敏感指标为地下生物量.(ⅱ)不同降水条件下短花针茅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表现为总生物量与温度的关系不同,即在降水减少30%时,呈线性减少关系;在降水减少15%时,两者无显著关系;在当前降水及降水增加时,呈二次曲线关系.(ⅲ)未来轻度的气候暖干化(降水弱降低而温度小幅增加)可能有利于短花针茅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2.
福建漳浦赤湖海岸沙丘沙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海岸变迁历史地图和区域典型气候记录对比建立了剖面的年代学标尺,采用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测试剖面沉积的粒度特征,以剖面粒度参数作为代替海岸带化学风化强度、冬季风强弱变化的主要指标.通过对福建漳浦赤湖海岸沙丘剖面(CH)粒度特征分析,发现该剖面沉积具有海岸波浪作用和风力作用联合作用沉积的粒度特点,因此其粒度参数可能记录了海岸沙丘发育时期的海岸带环境演变历史.将CH剖面记录的近2 000年以来的海岸带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划分为4个时期.其中,581~740 AD和930~1260 AD两个阶段分别对应我国的隋唐暖期和欧洲中世纪暖期;741~907 AD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冷期以及1261 AD以来至小冰期结束的两个阶段也和前人研究得出的两个冷期相当.  相似文献   
993.
在调研河南省18个市1995—2014年冬小麦单产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计算了冬小麦单产与SPI的4种灰色关联度矩阵.通过分析,找出了全省18个市冬小麦单产与SPI之间的关联关系.运用GM(1,1)模型,对河南省18个市冬小麦单产进行了未来4年的灰色预测.  相似文献   
994.
在剖析技术构成要素及其演进的基础上,概述了新技术成长的两个阶段和特点,揭示了旧技术衰亡的条件与轨迹,最后探讨了旧技术衰亡的微观机理以及技术考古的基础地位等问题。笔者认为,不了解旧技术衰亡就不能深刻地领会技术创新;旧技术的衰亡是技术进步过程的另一个侧面,应当纳入技术史与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995.
总结回顾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通过历史来解读中华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演变,提出了价值观回归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996.
城市增长边界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而识别和理解中心城区实体边界动态变化以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合理设定城市增长边界。以陕西关中地区中小城市中心城区空间扩展实体边界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渭南、铜川、华阴、韩城和兴平中心城区的影像资料和实地调研信息,探寻其实体边界区域建设用地扩展、形态、产业布局、用地、人口和活力等特征,提出空间扩展的非完全圈层式多方式交替特征、用地构成变化与实体边界区域外围继续扩展与否有关、边界区域空间要素有着基因传承的演变特征等规律,并对城市实体边界动态推进的区位、推力和尺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7.
对来自GNIP的我国和印度8个站点的加权平均年大气降水氧同位素(δ18Op)和年降水量数据进行的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华南地区的δ18Op与降水量的关系不显著,说明用该区域相关的古记录来指示降水量的变化,其价值和意义是有限的;印度季风区4个站点的δ18Op与年降水量之间普遍更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印度季风区δ18Op变化很可能受控于年际尺度的"降水量效应",印度夏季风强度变化可能通过"瑞利分馏效应"对东亚季风区δ18Op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以黑龙江省域政区为研究单元,采用熵值法、标准差指数、锡尔系数方法,从时空布局和演变两个侧面,在对黑龙江省城市化度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化空间布局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以及地域空间差异,剖析了导致空间差异的形成因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市化布局从时间断面上来看空间差异明显,从时间动态上来看变化幅度不明显;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因素,空间差异的主要表现为南北空间差异,其中南部地带内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9.
"合"字不仅具备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用法。"合"的语法化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不及物动词转变为及物动词,再由及物动词向副词和形容词演变,介词的用法当衍生于副词性的"合",连词的"合"当是由介词性质的"合"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000.
"架"的本义是"架子",后引申为"搭设、构筑",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虚化为量词,用以"计量某些有支柱或骨架的物体"或"计量需要架子来摆放或悬挂的物品"。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量词"架"的称量对象范围呈现先扩大后又缩小的发展趋势。称量对象本身由具体到抽象,由偏向体积较大、重量较大的事物向不限重量和体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