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8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9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81.
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人们意识到青藏高原东缘具有高度的构造活动性,这促使人们不仅关注该地区地震发生和发展及其灾害的防治还引发了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  相似文献   
282.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灾难——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283.
广东红树林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军豪 《广东科技》2005,(11):37-38
由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令全球震惊,也为我国沿海地区敲响了生态警钟.专家总结此次海啸教训得出结论:构筑“海防林”,尤其是保护和建设好第一屏障--红树林,是保障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84.
解读“堰塞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除了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之外,地震产生的堰塞湖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又一巨大隐患.连日来,堰塞湖在新闻媒体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堰塞湖的状况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85.
与地震共存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短短80秒内,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将一座座城镇变为废墟,让无数家人阴阳两隔. 就人类而言,地震是灾难,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地震是最具破坏力的,它在短短数十秒甚至数秒内突然降临,使人们几乎没有逃生的机会,它所造成的破坏要花许多时间才能恢复.  相似文献   
286.
2008年6月9日晚8时1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位于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进行航天发射。26min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14km,远地点高度为49887km,轨道倾角为24.2°的太空。  相似文献   
287.
《大自然探索》2012,(2):6-6
一项对比1999年、2004年和2011年大地震后海底地图的最新研究发现,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9.0级地震导致海底迁移了多达50米,比2011年5月的估计值——24米多出不只一倍。新研究还发现,海底在这次地震后可能升高了多达10米。这些巨大的移位很可能正是造成超级海啸的元凶,这场海啸夺走了超过15000人的性命,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件。  相似文献   
288.
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世界上里氏6级及其以上的地震大约20%发生在日本,震级在2级、3级的地震日本差不多每月都有。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致使14.3万人死亡,其中90%的人是被地震引起的大火烧死的。在近几十年中,日本又发生过不少次大规模的强烈地震,例如,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和2007年的新溻地震。  相似文献   
289.
2004年,团团、圆圆出生经过海峡两岸人民三年的焦急期待,经过家乡四川卧龙特大地震的遭遇,熊猫使者团团、圆圆终于在2008年年底赴台了。已和团团、圆圆成为“熟人”的我,更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感慨!  相似文献   
290.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大地震令地球科学家们猝不及防。一年过去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地球科学家们在回顾这次地震时仍在为因缺乏预见而自责。5月14日出版的《自然》以“沉睡的巨龙”(The Sleeping Dragon)为题刊发杂志首席记者亚历山德拉·威茨(Alexandra Witze)从地震灾区发回的报道以及《自然》为地震一周年回顾专题配发的社论“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报道指出,与其他地震相比,这次地震更加暴露出地震灾害研究领域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