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8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9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里斯本地震(葡萄牙,1755年11月1日,震级8级以上,死亡约7万人)这次地震是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地震。地震发生在距离里斯本城几十千米的大西洋海底。里斯本城遭破坏极其严重,约7万人死亡,其中许多人是由于震后引起的海啸致死的。里斯本地震后,  相似文献   
212.
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  相似文献   
213.
《安徽科技》2008,(6):9-11
汶川8.0级大地震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看得见的重大灾难,而且还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灾难——重大灾难之后的创伤心理障碍。地震后的心理问题同样可怕,在地震中很多人经历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随处可见的是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人们,无处不是撕心裂肺的哭声,还有对余震不可知的恐惧。  相似文献   
214.
2010年新年伊始。两次大地震不期而至,灾情冲淡了人们对此前金融海啸的恐慌,这种天灾的惨烈程度远甚于后者。1月12日的海地大地震,27万死难者亡灵未散,2月27日的智利8.8级强震又夺走了成百近千的鲜活生命,如此短时间地连续大地震实属罕见。其间,海地地震时曾发出海啸预警,但后来很快解除了,而智利地震却没有这么幸运,海啸随着地震接踵而至。虽然其高度只不过2米左右,但造成的损失不小。  相似文献   
215.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玉树县县城附近.截至4月19日上午,玉树地震已经造成了1700余人死亡.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余悸未消,玉树地震又在人们心头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216.
2010年2月28日,日本笼罩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之中。前一天,在智利发生了一次20世纪以来的第五大地震。专家预测,将会有来自地球另一侧的最高达3米的海啸袭击日本。在一天多的时间里,气象厅不断发出海啸的警报或警告。海啸到来时,实际观测到的高度没有预测的那样高,但也严重影响了日本人民的生活,虽然中国发生这类海啸的几率并不大,但我们仍应提高警惕。本文描述了惊动了世界尤其是日本的这场地震所引发的海啸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217.
应用遥感地质解译、土壤氡气测量、地温测量以及地电测试等技术方法,结合现场勘查和相关地质资料,对成都市龙泉驿点状地热异常现象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龙泉驿断层被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的次级断层切割,断层遥感影像清晰。断层上方土壤中出现极高的氡气浓度异常,从旁侧向地热异常点逐渐升高,显示断层的活动性和良好的渗透性,沿断层有流体上升。断层上方近地表局部填充的块状疏松土壤起到"导热管"的作用。发震于龙门山逆冲推覆造山带的汶川大地震及其余震的剧烈运动,使成都前陆盆地中的岩块沿中三叠统下部滑脱层滑动,产生大量构造热。热流沿滑脱层向远端的前陆隆起——龙泉山传递,通过龙泉驿断层向上溢流,并经"导热管"在地表形成点状地热异常。龙泉驿地热异常的主导因素是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构造热产生的地震地热异常"远端效应"。龙泉山断裂带不可能发生较大的破坏性地震。该地区可能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18.
巨锋 《知识就是力量》2008,(6):F0002-F0002,I000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民军队又一次冲到了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他们空投伞降。在灾区建立通信联络.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从废墟中拯救出来。 在生命大救援中,战士们运用各种现代科技装备,缩短了救援时间,保住了更多的生命。  相似文献   
219.
我一直对地震都特别关心.最直接的原因是笔者所居的小城,近十年来发生过几次里氏3级左右的有感地震(这次汶川地震,小城也有震感).小震不断,是否会预示有大震?地震局预报不了,传言似乎就有了存在的理由.最经典的"传说"是,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生前预报我国大陆将发生三次大地震,两次已经"兑现"了(其中一次就是著名的"唐山大地震"),剩下的一次,预报地点恰恰出现在我们小城至九江一线.  相似文献   
220.
杨志根  朱元清 《科学》2008,60(3):14-17
2007年麦卡菲(R.McCaffrey)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文章指出,目前还远不能成功预测沿苏门答腊-安达曼群岛断层带的下一次特大地震的发生,因为2004,年的9.3级(指矩震级)特大地震是发生在让许多地球科学家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地点,科学家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更多的地震样本去研究这次地震,才能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