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62篇
教育与普及   66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11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研究锂离子电池在遭受不同温度的外部刺激后其行为的差异性,实验对同一荷电状态的锂离子电池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并考察了其被热处理后的热失控行为。研究通过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间、热失控温度以及热失控时的电压变化,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同一荷电状态下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同一荷电状态下的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最高温度及热失控时的电压变化有明显影响。热处理至80℃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的最高温度高于热处理至60℃及100℃时的锂离子电池。100℃热处理过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电压最先下降,80℃及60℃热处理过的锂离子紧随其后。实验结果可为高温环境中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2.
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以DSP为核心处理器,设计了采样电路、通讯接口、控制接口等。能够实现单体电池电压、总电压、电流、温度的检测,具有SOC估算、通讯、计算机监测等功能,该电池管理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很好的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3.
以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模版剂,通过自组装,制备聚苯乙烯微球。经过氧化和高温炭化转换成硬炭微球。考察了硬炭微球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硬炭微球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505 mA·h/g,40次循环后保持在304 mA·h/g。  相似文献   
994.
纳米碳管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两种纳米碳管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其嵌锂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两种材料的首次不可逆容量都很大,这被认为是与电解质在电极材料表面的电化学还原生成的SEI膜有关。对于两种纳米碳管而言,nmcl的不可逆容量远远大于nmc2的不可逆容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nmc1比nmc2的比表面积大。  相似文献   
995.
以醋酸锂、醋酸锰、醋酸钴、醋酸镍、柠檬酸、乙二醇为原料,利用燃烧辅助有机酸络合法合成LiMn1.8Co0.1Ni0.1O4,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和分析产物物相、晶格常数和形貌,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产物的界面过程,用恒流充放电测试产物的容量和循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各条件下合成的LiMn1.8Co0.1Ni0.1O4粉末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大、峰尖锐,粉末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和均匀性;LiMn1.8Co0.1Ni0.1O4容量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对于LiMn2O4,LiMn1.8Co0.1Ni0.1O4的初始容量虽略有下降,但双掺杂后的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6.
用一种改进的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了粒径均一、近球形的Mn0.4Ni0.4Co0.2(OH)2, 再通过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高密度的LiMn0.4Ni0.4Co0.2O2正极材料。结果表明,在沉 淀体系中加入F-,可以在较为宽松的条件下制备出振实密度为2.3g·cm-3的LiMn0.4Ni0.4Co0.2O2正极材料。对产物进行了XRD、SEM和充放电测试。SEM测试结果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形貌; XRD测试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无杂质相存在。在充放电电压区间为3.0~4.4V,电流密度为30mA·g-1时,首次充电和放电容量分别为185和164mAh·g-1,经过50次循环,放电容量仍能保持90%。  相似文献   
997.
采用γ射线辐射接枝的方法在无纺布纤维表面接枝苯乙烯。将接枝改性后的无纺布浸渍于丁酮/PVDF-HFP/丁醇混合液中,真空干燥后制得多孔的无纺布支撑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膜。以其为隔膜组装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LiMn2O4/无纺布聚合物复合膜/Li),进行充放电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无纺布聚合物复合膜具有合适的厚度,一定的机械强度。辐射接枝提高了无纺布与聚合物混合液的结合力,在电池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不易发生短路,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溶液沉积法制备Li1.3Al0.3Ti1.7(PO4)3薄膜,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和分析薄膜的物相及表面形貌,采用循环伏安检测不同条件下制备的Li1.3Al0.3Ti1.7(PO4)3薄膜的电化学窗口,采用电流检测仪测定薄膜的电子绝缘性能.研究表明该法制备的Li1.3Al0.3Ti1.7(PO4)3薄膜结晶性良好,薄膜均匀、致密、无龟裂,薄膜的电化学窗口为2.4V,电子电导率的数量级为10-11 S/cm,薄膜具有较宽的电化学窗口和良好的电子绝缘性.  相似文献   
999.
陈猛  杨萍  谢晓华 《应用科技》2001,28(12):53-55
锂离子电池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二次电池,本文介绍了做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锂锰氧化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1000.
侯福龙 《世界博览》2009,(18):56-59
锂离子电池以其轻巧、长寿命、环保等优点,被称为驱动现代电子产品最理想的电池;而锂离子电池能否取代石油驱动,成功催生安全、节能、绿色的新型电动汽车,却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