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64篇
教育与普及   66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12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92.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原料进行了混合,在氮气保护下利用固相反应烧成了LiFePO4/C复合材料.XRD衍射分析表明,烧成温度和碳源引入量对LiFePO4/C的结晶度有较大的影响,在650~700 ℃范围内烧成的LiFePO4/C结晶完整;当碳源引入量超过20%时,LiFePO4/C衍射峰强度下降.SEM电镜观察到,烧成的LiFePO4/C晶粒细小,大小均匀,晶粒尺寸为100 nm左右.以烧成的LiFePO4/C复合材料作为正极材料进行充放电测试,发现碳源对首次放电容量有较大的影响,分别以乙炔黑、蔗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时,0.1 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20,135,162 mA·h/g.对以葡萄糖为碳源烧成的LiFePO4/C复合材料进行放电倍率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在1 C和3 C高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为0.1 C倍率下放电容量的90%和80%.  相似文献   
93.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LiAl0.1Mn1.9O4,XRD的结果表明掺杂少量的铝后并没有改变晶体的结构。利用恒流充放电测试手段比较研究了尖晶石型的LiAl0.1Mn1.9O4,XRD铝的掺杂后的LiAl0.1Mn1.9O4,XRD比没有掺杂的LiMn2O4更好的可逆性能,更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94.
根据三电子原子非相对论的能级公式导出了类锂离子体系ls^23d^2D态的非相对论能量的表达式,利用变分方法计算了高离化类锂离子SXⅣ -GaⅩⅧD的非相对论能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微扰论来计算了类锂离子ls^23d^2D态的精细结构哈密顿在{LSJMJ〉表象中的矩阵元,由此得到的S XⅣ—GaⅩⅧD的精细结构分裂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95.
太阳能手机电池充电器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介绍了所设计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 与普通的手机充电器相比, 它的特殊之处除了能源的供应是来自于太阳能电池板外, 还具有特殊的充电保护电路.把太阳能电池板放在一个有阳光的地方, 即可以为手机提供一个方便的太阳能充电点.这种便捷的太阳能充电器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补充电力, 从而获得通信的自由.本文介绍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控制电路及设计.  相似文献   
96.
磷铁为原料合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的综合利用出发,将磷铁通过物理、化学处理合成Fe PO4,以Li2CO3、葡萄糖、合成的Fe PO4为原料,通过固相法制得Li Fe PO4。用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别对其结构、表面形貌、各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在0.1C下首次充电容量为158.3 m Ah/g,放电容量为137.7 m Ah/g,5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为88.5 m Ah/g,与同等条件下利用市售某公司生产的Fe PO4制备的Li Fe PO4相比,首次放电容量比市售某公司的高出16%。  相似文献   
97.
锂电池以其非记忆性,高工作电压和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率,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成为了储能元件的首选,在电动汽车及通信系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单体电池的不一致性导致电池组可利用容量有限,甚至单体电池可能出现过充或过放,从而影响整个电池组的寿命.因此,很有必要采用适当的均衡方法来实现单体电池间的均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差+查表法的均衡控制策略,通过查找压差——频率表来调整对应开关管的开关频率,从而调整均衡电流,确保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电池能够同步、快速、高效的完成均衡.文中给出了详细的参数计算及控制框图,仿真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策略有效提高了锂电池组的均衡速度及效果.  相似文献   
98.
锂离子电池是能源领域的革命性创新,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推动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应用于卫星、无人机等国家战略领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战略高地.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不仅源于新兴能源材料的创新,还与制造工艺及装备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极片制造作为生产锂离子电池最核心的过程,包括制浆、涂布、辊压三大关键工序,制造的正负电极构成了电化学反应载体和整个电池的核心.在电极制造中,多孔多组分电极微结构发生复杂的演化与定构过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倍率特性等性能.本文分析极片制造中制浆、涂布和辊压技术进展与应用情况,重点讨论电极微结构在制造过程中的演化以及其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旨在从“制造工艺-微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视角形成对电极微结构设计、材料制备、制造工艺的进一步认识,为研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自然选择与遗传机理的随机搜索与优化方法,在求解非线性参数的复杂优化问题上极具潜力.在建立锂离子电池的分数阶等效电路模型之后,通过不断调整其电路模型的参数,使得模型的阶跃响应um与锂电池阶跃响应u的和方差的函数值逐渐向0逼近,直到在一定误差精度内,近似认为二者相等.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在阶跃电流信号激励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Randle分数阶电路模型完成参数辨识.实验仿真结果显示:分数阶模型参数{R0,Rp,Q1,α,Q2}辨识值分别为{7.33,6.18,3.049,0.76,608.6},误差均值为4.796×10-5,误差率为1.143×10-3,拟合度为98.90%.  相似文献   
100.
为提高Bi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提出了一种Bi/Bi2O3碳纳米复合纤维(Bi/Bi2O3-CNFs)的合成方法。以Bi2S3纳米棒为模板,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及后续高温热处理方法成功合成了具有纵孔结构的Bi/Bi2O3(w)-CNF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不同质量分数的Bi2S3对复合材料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8.7%(质量分数)的Bi2S3时,合成的Bi/Bi2O3(8.7%)-CNFs拥有最佳的电化学储锂性能。当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1 A/g时,Bi/Bi2O3(8.7%)-CNFs复合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806 mA·h/g,并能稳定循环1 000次,即使在5.0 A/g的大电流密度下,储锂容量仍有147 mA·h/g。Bi/Bi2O3(8.7%)-CNFs复合结构改善了充放电过程的动力学性能,提高了电化学性能。碳纤维及内部纵孔结构缓解了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增强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