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64篇
教育与普及   66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12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球形Ni(OH)2为核心原料,Al(NO3)3.9H2O、Co(NO3)2.6H2O和LiNO3为包裹原料,采用融盐包裹法在空气中煅烧合成了单相固溶体LiNi0.7Co0.2Al0.1O2。用XRD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物相和结构,用SEM研究了合成产物的形貌,用电池性能测试仪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具有α-NaFeO2型层状有序结构、球状形貌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72.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Ni3Sn2合金粉末并研究了该合金粉末作为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合成的合金粉末经过了XRD和FESEM的表征,采用Li/LiPF6(EC DMC)/Ni3Sn2模拟电池测定合成的合金粉末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该合金粉末的首次可逆容量为136mAh.g-1,退火后的合金粉末表现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73.
邹连荣  韩文伟  陈猛  解晶莹 《应用科技》2007,34(5):57-60,64
通过对额定容量为10Ah电池的研究,评价了电池的比能量、高低温放电性能、循环性能及电池内阻等.实验表明,电池的能量密度超过150Wh/kg;室温与50℃的对比实验表明,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50℃时放电平台电压下降得更快;-10℃、-20℃及-30℃时电池放电容量分别为初始容量的97.1%、91.7%及83.3%;0.5C倍率充放电1000次循环后,电池容量仍为初始容量的86.6%;以25%、30%及40%放电深度模拟低轨道卫星做循环寿命实验,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已达到航天用锂离子电池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4.
单节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的单节锂电池保护回路系统,采用0.6μm混合信号CMOS工艺和修调技术使芯片具有低功耗、高精度检测电压等特点.通过基准电路和取样电路设计的改进,使保护电路实现了多种保护功能,并且具有很高的检测电压精度.模拟结果表明,该电路在温度为25℃时过充电保护电压的检测精度达到了±25mV,耗电流仅为3.5μA,满足高精度检测电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5.
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量动力电池充放电动态响应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线监测系统.系统以MC9S12DP256B微控制器为核心,实时监测电池电压、电流和温度等信息;利用电池的电压模型、安时平衡模型,模糊控制模型估算荷电状态;通过CAN和多能源管理系统进行通信;将电池的状态信息保存于EEPROM中.试验结果表明:该管理系统对车用管式铅酸电池荷电状态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6.
采用商品二氧化钛(P25)经过改性、浸渍、焙烧、酸洗和干燥过程制备离子筛,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样品晶相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对锂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25在1173K、焙烧8h后得到了锐钛相TiO2,进一步得到对锂离子具有特殊记忆效应的离子筛;随着浸渍过程Li与Ti摩尔比的增加,前驱体中Li—Ti—O固熔体的量逐渐增加,主要物质为立方晶系的Li1.33Ti1.66O4;经酸浸脱得到的离子筛为锐钛相TiO2,对锂离子的平衡吸附量达到0.7mmol/g.  相似文献   
77.
以FeCl2·6H2O,CoCl2·6H2O和H2C2O4·2H2O为原料,用流变相法合成草酸盐先驱物,将先驱物在不同温度下热解,得到面心立方结构的CoFe2O4。实验结果表明,CoFe2O4的电化学性能因热处理温度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其循环稳定性因热处理温度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78.
采用固相反应法在650℃合成了LiFe0.7Mn0.3PO4/C。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试对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iFe0.7Mn0.3PO4具有单一的橄榄石结构。碳的加入有效地改变了LiFe0.7Mn0.3PO4的表面形貌。LiFe0.7Mn0.3PO4/C的平均粒度在100-200nm,碳均匀地分布在LiFe0.7Mn0.3PO4的表面。与LiFe0.7Mn0.3PO4相比,LiFe0.7Mn0.3PO4/C具有更高的可逆容量和更好的循环性能以及优秀的倍率性能:0.1C时LiFe0.7Mn0.3PO4/C的可逆容量达到141mAh.g-1,60次循环后平均每周的容量损失只有0.19%,而LiFe0.7Mn0.3PO4平均每周的容量损失只有0.53%,表明碳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LiFe0.7Mn0.3PO4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79.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LiAl0.1Mn1.9O4,XRD的结果表明掺杂少量的铝后并没有改变晶体的结构。利用恒流充放电测试手段比较研究了尖晶石型的LiAl0.1Mn1.9O4,铝的掺杂后的LiAl0.1Mn1.9O4比没有掺杂的LiMn2O4更好的可逆性能,更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80.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并通过同时加入Cr3 和F对材料进行了体相掺杂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用充放电循环实验对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未掺杂的LiMn2O4正极材料首次放电容量为115.3mAh·g-1,循环25次后容量降为96mAh·g-1;掺杂Cr3 和F的材料同样具有尖晶石型结构,随掺杂量增加,首次放电容量略有降低,但循环性能有较明显改善,充放电效率提高,其中掺杂量为0.10的样品首次放电容量为111.5 mAh·g-1,循环25次后容量保持率达9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