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7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吴向阳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3):71-72,81
通过分析比较税法中规定的视同销售行为与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原则,对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2.
据统计数字显示,去年浙江群力电气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45000万元,而在5年前销售收入一直徘徊在5000万元上下。厂区不足20亩,员工100多人,面积没有扩大,人员没有大的  相似文献   
53.
《太原科技》2010,194(3):106-106
2月1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召开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产业规划和政策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到2015年要形成6500亿规模。其中,生物产业年销售收入要达到2000亿.成为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互联网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成为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发展的领先地区。新能源年总产值达到2500亿.成为国家新能源重要基地和低碳城市。  相似文献   
54.
《合肥科技》2007,(3):3-3
去年通过公开竞标,我市20户初具规模的科技型企业,以有偿使用方式,获得7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的支持。市创新办日前公布了相关考核结果,这笔投入收获了丰厚回报。  相似文献   
55.
柯菲平医药     
柯菲平医药始建于2002年,“柯菲平”名称来自于英文“Carefree”,代表“关爱”。目前,柯菲平已发展成为集新药代理与研发、医药软件开发为一体的高科技创新型医药企业,2004年起连续被评为诚信企业。公司在5年内销售收入增长6倍,利税增长20倍。2007年完成底价销售收入近2亿元,纳税1380万元。近年来,公司累计捐款捐物约500万元。2008年7月,公司荣获“江苏省百家优秀科技成长型企业”称号。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三个公式的评述,分析了产品销售收入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订价所必须依据的数量界限标准。  相似文献   
57.
基于博弈论的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博弈论为基本研究方法,考查了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在由零售商负责销售产品和回收废弃产品时,两阶段闭环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即制造商和零售商)为了取得各自最优利润,如何各自确定自己的批发价、零售价、以及废旧产品的回收价格和回收转移价格,发现在非合作分散决策下系统利润要低于集中决策下的系统利润.因此在最后提出了基于销售收入和回收费用分享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8.
《安庆科技》2005,(4):21-22
我们盛运公司前身是桐城市输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现有总资产6000多万元,已通过了IS0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及全国火电机组电力入网证入是省农行“AAA”信用等级企业、安徽省国税局“A级纳税信用等级”企业、安庆市工商局“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4300多万元,上缴入库税金123万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己实现销售产值4700万元,上缴入库税金137万元。  相似文献   
59.
王玉兰 《科技潮》2006,(2):42-42
2005年大兴区科委全面实施了企业技术创新试点工程。在全区范围内,确立了10家研发机构建设试点企业、10家专利试点企业、10家信息化建设试点企业、2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经过近一年的实践,32家试点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1.9亿元,技术改造投入1.3亿元。  相似文献   
60.
一、现状与问题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投入不足。多数规模型企业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规模型企业引进技术费用至少是消化吸收费用的10倍以上;规模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强;约40%的企业研发机构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左右,世界500强企业一般是5%到10%。在我国,一个产业的整体投入远不及一个跨国公司的投入能力。仅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的研发和教育投入每年就约近6亿美元,其全球研发投入约30亿至40亿美元,而微软的全球研发投入更是高达50亿美元。产业技术投资不足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