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49篇 |
免费 | 105篇 |
国内免费 | 10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193篇 |
教育与普及 | 13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4篇 |
现状及发展 | 29篇 |
综合类 | 39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78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108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136篇 |
2012年 | 199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184篇 |
2009年 | 185篇 |
2008年 | 209篇 |
2007年 | 190篇 |
2006年 | 163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176篇 |
2002年 | 157篇 |
2001年 | 195篇 |
2000年 | 127篇 |
1999年 | 149篇 |
1998年 | 135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121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75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在电磁搅拌条件下,研究Al—Zr(CO3)2-KBF4组元通过熔体反应法原位合成的Al2O3、Al3Zr、Zr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增强相的形貌、大小和分布.原位合成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表明:在试验温度条件下原位反应可以自发进行,主要是固液相间的反应,颗粒在形核生长阶段,交变电磁场产生的洛仑兹力使得熔体处于强烈的混合对流运动状态,传热和传质速度增加,增加了铝液和固态ZrO2颗粒的接触机会,增强颗粒Al2O3、Al3Zr生成量增加,最后阶段电磁力促进颗粒在基体中弥散分布.凝固组织显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颗粒的体积分数和弥散度增加,颗粒粒度2~3μm,同时缩孔类缺陷明显减少,铝基体得到了净化。 相似文献
82.
运用湿磨方式处理矿渣,制备一种矿渣浆状掺合料,基于矿物掺合料干、湿磨环境介质的不同,研究细度及放置时间对湿磨的矿渣浆状掺合料胶砂强度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水介质的存在,矿渣浆状掺合料在湿磨处理及放置过程中,会出现金属离子溶出、玻璃体表面键合羟基以及高度无序化层溶解等特点,使得矿渣浆状掺合料的胶砂强度不仅决定于其细度,还受其放置时间影响. 相似文献
83.
以生产性黄原胶废水UASB(1200m3)反应器中温厌氧消化反应的启动过程为对象, 研究考察:接种污泥、进水方式、进水pH值、容积负荷等因素对反应器启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淀粉废水厌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污泥层高度1.5m,进水pH7.5~8.0,进水温度38℃时,控制容积负荷,使挥发性有机酸(VFA)小于850mg·L-1的条件下,可使反应器在28d内成功启动. 相似文献
84.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液态金属在纤维预制体中的浸渗规律,基于等温浸渗假设模拟了液态铝在纤维预制体中的非饱和渗流行为,研究了非饱和浸渗带内具有不同饱和度的浸渗前沿在渗流过程中的演变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饱和预制体与未浸渗预制体之间存在一个非饱和浸渗区,非饱和浸渗区的宽度随浸渗时间不断变化.根据预制体中首次达到某饱和度的时间及位置,研究了具有该饱和度的浸渗前沿的运动规律,得出浸渗深度与浸渗时间之间存在平方根关系,这与渗流场分析的理论解是一致的.此模拟方法克服了饱和浸渗假设中浸渗前沿饱和度突变的缺点,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为研究闭孔泡沫铝厚度及密度变化对其静态力学性能和吸能特性影响,采用液压式WE-1000万能试验机对其进行静态压缩试验.结果表明:泡沫铝厚度由50 mm增加到100 mm,致密化应变和能量吸收分别增长10%~28%、30%~50%,而弹性模量和平台应力基本保持不变;闭孔泡沫铝的密度从0.35 g/cm3增加到0.65 g...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脱铝超稳Y催化苯甲酸与异戊醇直接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硅铝比,催化剂用量,反应物配比,带水剂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苯甲酸转化率达98%以上,催化剂可重复使用.该催化剂亦能用于催化苯甲酸与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的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