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5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正>皮影戏是傀儡戏的一种,又叫"影子戏"、"灯影戏",简称"皮影",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影画艺术形式。皮影的发源,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皮影戏以其精美的雕刻影偶、通俗的音乐唱词和简单灵活的演出形式深受受众喜爱。但是,由于传统影偶制作工艺复杂、演出形式及曲目缺乏创新等因素,使得皮影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呈逐步衰落的状况,尤其是"文革"时期,皮影戏被打成了"封、资、修的黑货",受到极大冲击,更加剧了其衰落。  相似文献   
102.
汤妙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1):112-115
与冯梦龙,凌蒙初等作家相比,李渔的小说创作思想更注重个性化、戏剧化及娱乐性,这在给他的小说带来了新的尝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3.
著名戏曲研究家兼剧作家马紫晨先生发表在<南腔北调>(2001年12期)"刊中刊"里的<五世情缘>剧本,读后深受启迪.人世间之爱情,出自天性,有若江河之流淌,日月之运行,自有民生以来,它就是文学反映的主要题材之一.  相似文献   
104.
晋语与山西文化是不可分的 ,晋语的分布与山西历史行政地理一致 ,晋语与晋语的分布区同山西及其毗连地区的古代民族、戏曲流布、人口迁徙、民间风俗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金元明清阶段的修辞研究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消极修辞研究 ;二是评点修辞研究。其他方面 (如语体、风格方面 ) ,只是“偶而露峥嵘”而已。  相似文献   
106.
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化学成分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等级、不同产地和不同年份间化学成分的含量状况,并与K326,云烟85和云烟87等主栽品种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表明:(1)红花大金元4个不同等级的还原糖含量均较高,部分等级(B2F,C2F)的总植物碱含量和X2F的糖碱比值也较高,各等级的氮碱比值均较低,其余指标则较为适宜;(2)红花大金元除还原糖和氯含量外,其余6项化学成分指标在不同等级间差异显著,除钾氯比外,其余7项指标在不同产地间差异显著,各项指标在不同年份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3)红花大金元的还原糖、总氮含量和糖碱比与K326间的差异极显著,其还原糖含量与云烟85间的差异显著,其总植物碱含量、氮碱比和钾氯比与云烟87间的差异也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7.
1995年,李金元创立天狮;1998年,李金元率领天狮征战海外;2005年年底中国直销行业立法,天狮的百亮超市等在国内蓬勃发展。在这13年间,天狮有两条线贯穿始终:坚持海外发展、顺应国内形势。在业界人的天狮形象中,也有两个描述:海外发展最成功的内资企业,应该拿牌还没拿到的内资企业。  相似文献   
108.
当前地方戏曲生存现状普遍堪忧,要想振兴坠子戏艺术,要坚定树立振兴坠子戏艺术的理念;明确戏剧与时代的关系,认识到戏剧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坚定不移地坚持艺术创新,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同时,要看到艺术创新人才是关键,保护老艺人和培养艺术新人同等重要。这是振兴坠子戏艺术继往开来、繁荣发展、打好人才基础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9.
豫西北地区遗存众多的戏曲雕塑、戏楼、戏曲碑刻等与戏曲相关的文物,折射出该地区古代以及近代戏曲文化的厚重与繁盛。宋金元时期的戏曲文物展现出多样性、程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明清及民初的戏曲文物则以戏楼和碑刻为主,揭示了戏曲变革的轨迹,反映了民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0.
《青楼集》是一部记述元代戏曲演员的生平事迹、演出情况及表演风格特点的专著。书中载录的演员特别是女性演员的身上,亦寄寓着夏庭芝丰厚的戏曲美学观,其主要表现为容之“妍”美、学之“实”美、品之“雅”美、唱之“音”美、舞之“韵”美、白之“谑”美等。夏庭芝的戏曲美学观丰富了我国古代戏曲的表演及美学蕴涵,在中国古代戏曲美学史中产生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