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7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瞬变电磁勘探方法对平朔煤矿采空区进行勘查,介绍了瞬变电磁法野外数据采集技术,并对采空区的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推断了采空区平面分布范围并经钻探验证。通过对瞬变电磁资料、地调资料、钻探资料综合解译,分析了平朔煤矿安太堡矿区不充水采空区瞬变电磁法呈现低电阻率异常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2.
李彦群 《科技信息》2012,(31):443-444
通过预计采空区积水量,计算出积水线位置,通过边探边掘的方式,下山掘进对相邻采空区积水进行探放,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是煤矿探放水工作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3.
四台矿综采三队12#8733面为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内错布置工作面,层间距仅0.9~2.0 m,文章介绍了在该条件下综采设备稳装期间及采煤机扩切巷的工艺、工序及支护的措施,对类似条件下工程施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
在对晋城市白马寺煤矿采空区地层沉陷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就园林城市生态综合整治项目中人工湖工程地质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人工湖基础采用全充填注浆法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5.
文章结合省道临午线临汾马务桥西至蒲县黑龙关段核桃凹采空区治理工程,介绍了采空区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6.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近距离煤层采空区渗流及扩散数学模型,利用东荣二矿近距离煤层采空区的特征,对该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作出了相应的假设,并利用近距离煤层工作面的现场观测数据,进行数据拟合,得出了相应的函数方程,建立了近距离煤层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模型.利用CFD软件FLUENT6.0进行解算,得出了近距离煤层采空区氧浓度变化值、速度变化值、压力变化值等结果,与实际相符.图2,参8.  相似文献   
57.
综放面采空区流场模拟及自燃危险区域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放采空区容易发生自燃。以往对采空区“三带”的划分主要通过向采空区埋管观测来实现,对于现场观测不能实现的情况下,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难以判定。笔者通过对采空区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到采空区渗流速度及O2浓度的分布。结合实验测得的煤自然发火期和自燃临界参数,对采空区“三带”进行划分。该方法计算量比模拟采空区煤自燃全过程少得多,但划分精度却能够满足实际防灭火需要。  相似文献   
58.
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的界定准则和仿真确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准确划分采空区上覆岩层的"三带"范围,提出了"三带"的界定准则:将应力超过屈服强度或抗剪强度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带的上限,而将双向拉应力都超过抗拉强度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带的下限.采用FLAC软件对矿山进行了界限确定,通过生产实践中的瓦斯抽放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界定方法合理有效.此方法可普遍用于采空区上覆岩层的"三带"划分.  相似文献   
59.
应用PFC2D计算程序,对某矿水平与倾斜联合布置的折线型综采面,分析了散体顶煤和破碎直接顶的落放过程及落放形态,揭示了不同放煤步距连续推进模式下的煤损动态特征,并对不同放煤顺序的顶煤回收率及支架受力工况进行了优化分析. 研究表明:折线型综采面采用自上而下的回采顺序,顶煤回收率高,支架受力均匀;低位单口放煤时,放出体形态向采空区侧偏转;在支架连续推进过程中,煤损形态节律性变化;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采用中档放煤步距的经济技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0.
高密度电法的原理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发展、原理及应用.高密度电法具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准确度高、对工程无破损等特点.经比较分析,其结果与地质资料吻合较好,这为推广应用高密度电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