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方法对磺化酞菁钻催化剂在液化石油气脱硫醇工艺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氧与磺化酞菁钴形成活性很低的双核二氧聚合物,催化剂在碱液中不稳定,尤其在氧存在下易失活.通过添加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极性物质,与催化剂的中心金属钴离子形成轴向配位,可以有效地降低催化剂中二聚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对多核磺化酞菁镍(Ⅱ)在环己烯环氧化反应中的使用寿命进行了考察,发现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多次重复使用;提出了可能的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研究了四溴-2,3-萘酞菁锌(Ⅱ)在DMF、DMSO、吡啶和硝基苯等溶剂中的溶解性及电子吸收光谱。讨论了取代基、溶剂对配合物的溶解性及光谱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β-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步合成了两亲性的β-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Ⅱ),采用UV-Vis、IR、元素分析、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TOF-M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光诱导条件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研究了此酞菁锌配合物对Bel-7402细胞抑制作用,考察了浓度对配合物的抑瘤效果的影响,确定其IC50 值,结果发现:在光诱导条件下,酞菁锌配合物的适宜浓度具有较高的抑制率,并探讨了其抑瘤机理.  相似文献   
105.
研究四磺酸基酞菁锌(ZnTsPc)在溶液中的荧光性质,发现ZnTsPc位于690 nm (λEx=390 nm)的发射峰强度在pH=12.0、c(CTAB)为7.46×10-4 mol·L-1时达最大值.讨论了pH和表面活性剂对四磺酸基酞菁锌存在形式的影响,指出四磺酸基酞菁锌的解聚是使发射峰强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加入甲巯咪唑(thiamazole)可使荧光发生猝灭,优化了荧光猝灭法测定甲巯咪唑的最佳条件: pH=11.2, c(CTAB)=7.64×10-4 mol·L-1, c(ZnTsPc)=2.0×10-5 mol·L-1.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在0.2~1.0 μmol·L-1范围, c(甲巯咪唑)(单位:μmol·L-1)与ΔF(F0-F)的关系为ΔF=61400 c(甲巯咪唑) 50100, 检测限为0.16 μmol·L-1.利用该法测定样品中甲巯咪唑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6.
以尿素-苯酐法固相反应合成两种疏水性金属十六氯酞菁MPcCl16(M—Cull,Zn),在可见光(A≥420nm)的照射下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B,RhB)和2,4一二氯苯酚(2,4-DCP)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研究了催化剂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ZnPcCl16和CuPcCl-e均能活化分子氧(O2)使RhB发生有效降解.二者在可见光下最佳降解条件皆为:pH=3.0,催化剂用量为0.64g/L.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的测定分析,可见光照300min后,CuPcCl16和ZnPcCl16使RhB降解率分别达到84%和89%;光照540min后,使无色有毒小分子2,4-DCP降解率分别达到72%和40%.同时,这两种催化剂测循环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7.
毛海舫 《科学通报》1997,42(8):833-836
人们广泛开展了用有机染料敏化带隙较宽的半导体研制有机光化学电池,但这些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不够理想.研究表明,平滑的电极表面吸附单层染料分子不能有效吸收太阳光;而吸附多层染料虽可以吸收更多的光子,但电阻也增加,总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最近,Gratzel等人用二氧化钛超微粒制备了多孔电极,由于其比表面积大,电极表面能吸附较多的染料分子,因而光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但他们所用的有机染料联吡啶钉仅能吸收500nm左右的光能.因此,寻找一种稳定性好,在近红外区有强吸收的有机光敏染料成为有机光电池研究的热点.酞菁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并在近红外区有强吸收,它是一种优良的光敏染料.本文研究了无中心金属磺化酞菁钠盐(H_2TSPc)、镓磺化酞菁钠盐(GaTSPc)和钛  相似文献   
108.
成功地合成了钴酞菁封端(T-PAEK-CoPc)和侧链悬挂钴酞菁的聚芳醚酮(S-PAEK-CoPc), 两种聚合物均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 以及良好的溶解性, 并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吸收. 研究了这两种聚合物作为高分子催化剂降解2,4,6-三氯苯酚(TCP)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两种聚合物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 且S-PAEK-CoPc的催化效果比T-PAEK-CoPc更好, 反应7 h后三氯苯酚的降解率超过70%. 两种聚合物可以作为苛刻条件下降解三氯苯酚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9.
以二-间,间-二苯并冠醚磺酰氯为桥联剂,与功能化的金属酞菁以界面缩聚合成了聚冠醚-酞菁双金属配合物(P-BsdB-18-C-6-Pc(Cu-Na)).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仪、热重-热差分析等对高分子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以分子氧为氧源,对其催化异丙苯氧化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0.
以邻苯二甲醚为初始原料,合成六种2,3,9,10,16,17,23,24-八甲氧基金属酞菁配合物,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IR)、紫外可见(UV/ Vis)光谱表征以及可溶性分析.对比发现各种酞菁IR光谱几乎相同,但是UV/ Vis光谱中甲氧基锌酞菁红移最大,而甲氧基钴酞菁溶解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