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3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应用水热合成和相转移技术,经过反应条件的筛选和优化,成功制备了TOPO(Trioctylphosphine Oxide,[CH3(CH2)6CH2]3P=O)键合包裹的单晶α-Fe2O3纳米粒子.X-射线粉末衍射确定固体晶相为单晶α-Fe2O3.透射电镜(TEM)观测其所制得的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很均匀,在(6.5±0.5)nm左右.其纳米粒子可以很均匀地分散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可望作为磁性液体和颜料.  相似文献   
22.
应用微分干涉相差显微术和超微结构显微术显示,腹毛目纤毛虫伪红色双轴虫(Diaronella pseudorubra)细胞内含有大、小两种皮层色素颗粒,细胞质具有黏液泡类胞器.其中皮层色素颗粒以二分裂或出芽分裂增殖,其颗粒呈现不同的大小与颗粒分裂有关;黏液泡位于细胞质深部,成熟的黏液泡在发射前成波浪形,以"阿米巴"样运动到表膜,射出泡内物质.据结果认为,该纤毛虫的两种皮层色素颗粒可能有共同的起源.两者都与纤毛虫细胞颜色的遗传有关;黏液泡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除对促进细胞内膜物质的流动和更新以及表膜的更新具有物质贡献外,可能对口区食物的摄取和促进食物泡的形成有作用.  相似文献   
23.
采用高能球磨法, 以氮化锂和酰氯氰脲作为前驱物, 并在反应物中滴入少量丙酮制备石墨相氮化碳. 将获得物在真空条件下的管式炉中热处理, 制备出球形体材料.  XRD结果表明, 合成的样品为结晶的石墨相氮化碳.  FTIR和XPS给出合成的石墨相氮化碳内部氮原子和碳原子的主要键合状态.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可知, 合成样品主要由直径为200~300 nm的球形粒子组成.    相似文献   
24.
反相微乳液合成亲水性聚合物纳米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反相微乳液一步法成功导合成磁性聚合物纳米微球,研究表明:Fe(Ⅱ)浓度对微乳液和胶乳的稳定有很大的影响,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仪(DLS)结果说明微球粒径在100nm左右,均一性较好,SOT含量能控制微球粒径,振动探针式磁强仪(VSM)测定了不同比例的[Fe(Ⅱ)]/[Fe(Ⅲ)]所合成的聚合物微球的磁性,并发现温度对合成高磁饱和强度和超喘磁性起关键作用,合成的磁性聚合物微胶乳透明而且能稳定数个月。  相似文献   
25.
松材线虫携带细菌部位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对活体松材线虫样品进行处理,用透射电镜对松材线虫各部分进行切片和详细观察,未能在线虫体内的任何部位观察到细菌。然而,用较少脱水步骤的扫描电镜样品处理方法处理活体松材线虫,用扫描电镜在线虫体表观察到了许多细菌这些细菌形态一致、杆状、长1.48~1.73um、直径0.49~0.62um。本是关于松材线虫携带细菌部位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6.
双向自增强高密度聚乙烯结晶形态的透射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射电镜考察了双向自增强高密度聚乙烯试样熔体剪切层的结晶形态,确认其特征结构为互锁串晶结构,即沿应力方向有序排列的少量串晶与大量片晶互锁的结构。  相似文献   
27.
Ni纳米孔洞模板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纯度为99.5%的铝片,在空气中500℃退火5h,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手段将铝片制备成具有纳米级孔洞的氧化铝模板。用氧化铝模板作母板,在高真空下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注入到模板的柱形微孔内进行热聚合,制得聚甲基内烯酸甲酯(PMMA)纳米线阵列复合膜。把PMMA纳米线陈列复合膜浸入100g/L的NaOH溶液中,去掉氧化铝模板,得到PMMA纳米线陈列膜,利用化学自动催化方法将Ni沉积到PMMA纳米线阵列上,得到Ni纳米孔洞复合膜,最后用丙酮将PMMA溶解掉,得到具有纳米孔洞阵列的金属Ni模板。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衍射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模板进行了研究。TEM结果显示Ni模板的孔径约为45nm,孔心距为63nm左右,电子衍射结果显示模板是多晶材料。  相似文献   
28.
29.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为主要测试手段,研究了花岗石石材磨削抛光后其表面的微观结构特点,发现了花岗石抛光层的存在,以及抛光层内矿物为晶质的,进而得知花岗石的抛光机理是以热物理作用为主,微切削作用为辅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