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8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针对硝酸生产中,氨系统换热器频繁泄漏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泄漏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改造,解决了制约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82.
本文应用ANSYS软件对储满水时的大型储罐及U形管式换热器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计算,得到储罐及换热器的应力和位移等分布情况.为储罐及换热器的整体强度的强度分析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和相关数据,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补强措施.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法的分析结果是准确可靠的.从而为优化结构设计和减少反复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较为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板棒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分析(Ⅰ)——圆柱肋棒的传热效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板棒式换热器中圆柱肋棒的传热效率做了分析,研究了在维持一定传热效率的条件下,肋棒的直径与棒长及传热操作条件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4.
85.
换热网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换热器进行火用平衡分析 ,推导了换热器内部火用损失的计算公式 ,结合实例计算出了某换热器内部火用损失的具体分布及热力学效率 ,根据计算结果评价了换热器热力学完善程度及节能重点 ,为制订节能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立式换热器管外污垢清洗很困难.研究的双向内循环流态化清洗方法,是通过分区轮换送气形成正反方向交替的、内循环流动的三相流态化来实现的.建造了由40根Φ32 mm×3 mm×2 000 mm传热管组成的大型的有机玻璃立式试验台,采用色水法对其不同深度的截面速度场进行试验观测.结果表明:一根布气管可以两侧各带动2排传热管区域的流态化清洗;清洗气体的消耗量设计算式为Q=24.8(D2-Nd2);清洗气体的压力为管外液体静压的1.10倍.该清洗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设备费用几乎与传统设备一样,操作方便,清洗费用低廉,而且污垢清洗均匀性好,速度快,无污染.  相似文献   
88.
用空气和0#柴油混合物作为介质,在常温常压下,对TEMA-F型理想壳管式换热器窗口区的摩擦压降和截面含气率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相应的实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89.
在爬行机器人携带无损检测(NDT)设备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其对立式换热器管子管板角焊缝检测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重点对立式换热器管子管板检测机器人的关键机构——爬行脚的负载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实验研究,应用Hypermesh和ANSYS Workbench联合仿真平台对爬行脚在充气和自锁工况下的结构强度和接触状态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负载逐渐增加的过程中,两种工况下爬行脚与换热管内壁之间没有发生滑移失效,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对爬行脚实验样机进行了开发和验证,并通过两种工况下的吊装负载实验,得到充气工况最大负载为38 kg,自锁工况最大负载为15 kg,验证了其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
基于Fluent数值模拟软件计算的方法,本文分别对不同板间距的国际象棋式空气换热器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研究.文中以摩擦因子f、传热因子j以及表面功率因子j/f作为换热器性能的评价指标,探究在满足换热性能要求条件下国际象棋式空气换热器的最优板间距.结果表明:随雷诺数Re的增大,摩擦因子f与传热因子j总体呈现减小趋势;表面功率因子j/f整体呈增大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大.通过对模拟结果进一步分析,板间距为5 mm时,该换热器具有较好的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