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8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竖直窄矩形通道内环状流区沸腾传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窄矩形通道内的对流蒸发传热,分析了过渡流传热状态,为过渡流传热状态提出一个幂加和数学方法.经实验验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2.
换热器管束流体激振的研究现状评估及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热器管束的流体激振问题是严重影响其运行安全性的一个关键问题。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评估。根据以往在叶轮机械流体激振研究方面开创的理论系统和研究方法,作者提出了通过应用振荡流体力学原理和参数多项式方法去求解流体基本方程,从而确定流体激振力的方法,应用全功能分析方法来准确预估流体弹性振动的稳定性边界,应用振荡压力传播理论来分析包括声共振在内的流体激振现象。这些思想为换热器管束流体激振研究指引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3.
为向冷中子源装置氢系统提供17.5K的低温冷源,设计了逆布雷顿循环的液氮预冷模式和4种膨胀机预冷模式,并对这5种循环模式进行热力分析和[火用]分析,获得了各循环模式下的主要热力参数并分析比较了各自的热力性质.结果表明:带液氮预冷和前置式并联膨胀机预冷2种模式的热力性能最好,[火用]效率最高;对于膨胀机预冷循环,并联模式优于串联模式,前置式优于后置式.循环系统[火用]损失部位主要在压缩机、膨胀机和换热器,减小这3部分[火用]损失的途径有以下方面:改善循环,减小系统氦的质量流量;提高压缩机的等温效率、膨胀机的等熵效率;改善换热器的内部温度、温差、压力分布及物流分配.本研究为中国先进研究堆冷中子源氦制冷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数值基础。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循环氨水产生、冷却煤气的机理,阐述了循环氨水余热采暖在实际生产中的利用过程。  相似文献   
65.
横流塔由于气水对数平均焓差较小。故在同参数下冷却数较逆流塔大,通常设计中电耗约高46%左右。本文从分析气流在填料中流态出发,探讨填料的相对凸起、风速与传质强度、能耗及投资间关系。由于在一定冷却数下,填料体积与传质强度成反比,前者与塔投资有关,后者当填料间距远小于其长度及高度时,可近似认为仅与填料形状及风速有关,即与能耗有关,故按投资回收期来选择填料形式并决定经济风速才是合理有效的节能方法。样塔提供较原塔节能65.7%的实例。本文亦可供膜式逆流塔参考。  相似文献   
66.
<正>我厂一厂水处理设备为无顶压逆流再生床体,阴床运行极不稳定,设备制水量降低,碱耗升高,特别是当生水水质变化频繁时,制水量一般只有2600~2800吨左右,碱耗呈上升趋势。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决定采取正交试验法进行再生  相似文献   
67.
安全保护是保证大型旋转机组平稳运行的必要措施,每个安全隐患都可能造成设备毁灭性的损坏,主要对一些常见的大型旋转机组监测的基本参量,辅助影响因素和安全保护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68.
为阐明辛夷药材中芳香性双四氢呋喃化学成分,采用溶剂萃取、高速逆流分段、大孔树脂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纯化,得到了4个高纯度芳香性双四氢呋喃木脂素单体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松脂醇二甲醚(1),木兰脂素(2),里立脂素B二甲醚(3),epimagnolin B(4).辛夷芳香性成分的鉴定为其在医药、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对1 m×2 m×0.35 m逆流太阳能溶液集热/再生器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影响太阳能溶液集热/再生器再生效率的各种影响因素.实验研究发现,常温溶液再生存在明显两段式分布,溶液再生效率随空气流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存在最大值;溶液再生效率随溶液流量增加而递减.加热溶液综合再生效率升高;而加热再生用空气其综合再生效率下降.采用含湿量为20 g/kg再生用湿空气的再生效率比用含湿量为10 g/kg的再生用湿空气的再生效率小0.16.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提高,溶液再生效率也相应增加.因此,逆流太阳能溶液集热/再生器应在空气较干燥、太阳辐射强度较高时运行,并选取适合的空气流量.  相似文献   
70.
采用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pH-ZRCCC)与常规高速逆流色谱(HSCCC)结合技术分离制备大黄粗提物中的化学成分。首先采用pH-ZRCCC分离大黄粗提物,溶剂体系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3:7:4:6,V/V),上相加TFA(10 mmol/L)作为固定相,下相加Na OH(15 mmol/L)作为流动相。从1.3 g粗提物中得到140 mg桂皮酸(纯度为96.1%)、130 mg大黄酸(纯度为92.5%)和560 mg尾吹物。称取260 mg该尾吹物采用常规HSCCC的方法进一步分离,溶剂体系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7:3:7:4,V/V),得到约98 mg大黄素(纯度为96.5%)和60 mg芦荟大黄素(纯度为94.6%)。用HPLC检测纯度,用ESI-MS和1HNMR鉴定结构。研究结果表明pH-ZRCCC与HSCCC结合是分离大黄中化合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