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通风空调送风管段内三维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风空调系统中送风口出流特性是影响室内气流组织的重要因素.在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室内气流组织时,通常将送风口处的气流速度分布简化为均匀分布,而实际的通风空调系统,送风口前常接有弯头、三通、变径等部件,送风口出流可能存在不均匀、通过对送风管段内三维流动的数值模拟,分析送风口处的气流分布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各送风口处流速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匀现象,如果进行室内气流组织的数值计算时,仍按均匀分布进口边界条件给定,则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2.
供冷工况地板送风静压层热力衰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进风参数和不同室内热源条件下地板送风静压层的热力衰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典型供冷工况下静压层内温度具有不均匀分布的特点,随着气流流程的增加,静压层内空气温升增大;随着送风量的减小,静压层内温度分布更不均匀;送风温度的改变对静压层内空气相对温升的影响较小;室内热源对静压层内热衰减影响较大;在楼板没有加绝热层的实验条件下,静压层的进送风温差与总进回风温差之比为18%~33%.  相似文献   
103.
提出了环境试验室送风系统规则自提取模糊控制方法,试验研究了基于送风加热器调节的送风温度与测试室温度的模糊控制和比例积分(PI)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无滞后环节的送风加热器-送风温度控制回路,传统PI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收敛速度快;基本模糊控制方法收敛较慢,存在稳态误差;规则自提取模糊控制方法超调大,但收敛速度加快,稳态误差减小.对于具有滞后环节的送风加热器-测试室温度控制回路,规则自提取模糊控制方法超调小、稳态误差小、控制效果最好.可见,对于无滞后环节的被控过程,采用PI控制方法即可满足要求;而规则自提取模糊控制方法非常适用于具有大滞后环节的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04.
变风量空调系统具有节约能耗、空调品质高、运行维护简单等突出优点,已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空气处理机组是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关键空调设备,对它的运行控制直接影响到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成败和节能的效果.在系统设计过程中,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案与控制参数的确定.应引起空调设计师与自控设计师的高度重视.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空气处理机组的控制功能,除应具备常规定风量空气处理机组中的各类保护与报警功能外,还必须具备送风温度控制功能、送风量控制功能、排风量控制功能、新风量控制功能等.为充分发挥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优势,自控运行方案还应分冬季、夏季、过渡季三个运行工况设定.本文论述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温度、送风量、新风量等参数的控制方式和设定值的选择,提出了完整的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空气处理机组的控制方案,并讨论变风量空调系统过渡季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105.
依据ISO 7730标准,采用IMP数据采集系统,对西安地区采用变频多联中央空调系统的某办公楼中的同一间办公室进行室内温度场连续测试.分析研究了变频空调室内机在不同送风速度和室内设定温度下对室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采用温度不均匀系数对不同情况下气流组织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室内设定温度26℃,高风速时工作区域内垂直温度差较大,为1.3℃左右;低风速时工作区域内垂直温度差相对较小,为0.4℃左右.不同的设定温度,室内工作区域的温度都要比设定温度低1~2℃.当室内设定温度分别为26℃和28℃时,室内工作区域的温度都在24~26℃左右,满足夏季人体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6.
为得到送风温度对置换通风房间速度场及污染物浓度影响的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运用两方程湍流模型模拟不同送风温度下的房间流场。结果表明,在送风压力和其他边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送风温度的降低,参考线上的速度值增大,污染物浓度减小。模拟结果对工程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影剧院建筑内置换通风方式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研究置换通风方式在影剧院建筑内的应用,采用CFD方法,对影剧院内采用地面附近侧送风形式的置换通风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CFD技术能够较好地应用在影剧院建筑内置换通风方式的优化设计方面,并能够得出比较合理的设计参数.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地调整风口位置及送风参数获得了较好的通风效果.把CFD技术引入到对影剧院建筑内空调系统气流组织方案的设计中,有利于地面附近侧送风方式的应用,也有助于节能措施的推广与实施.  相似文献   
108.
讨论了风机置于建筑上部的多点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通过数值拟合的方法得出送风管道中的风速分布,证明风速与加压风机的流量、送风管道的截面积以及管道的高度有关,这对高层建筑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为有效降低车载方舱手术室的颗粒物质量浓度,提高室内空气洁净度,通过对某车载方舱手术室颗粒物扩散分布规律的仿真分析,以工作平面颗粒物质量浓度最小为目标,以工作平面平均风速为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采用序列响应面法对送风速度和送风角度参数进行了优化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室的回风口在长边壁面对称布置时,能有效促进室内空气的流动,有利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降低;在顶部送风、两长边壁面下侧回风的非单向流手术室内,颗粒物质量浓度主要受气流的影响,主导颗粒物扩散的方向为下风向时,主流区的颗粒物质量浓度较小,医护人员周边及壁面的颗粒物质量浓度较大;优化后的送风速度和送风角度使手术室的颗粒物质量浓度降低78.19%,室内空气质量达到洁净标准。该优化方法可为野外环境下的洁净手术室通风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为了克服洁净手术宣所用的送风装置气流不充分混合、下方光线不足、易积尘生茸等缺点,跟上国外最新净化理念,提高我国手术室净化工程质量水平,新近研发设计了一种洁净手术室专用的帝抗菌功能,照明功能的复层式净化空气均流送风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