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6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31.
历史观是陈独秀历史哲学的主体内容。他虽无专著或专文论述历史观问题,但从散见于他的许多文章、演讲、书信中的论述来看,他的历史观,不仅脉络清晰、内容丰富,且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从纵向看,他的历史观经历了从早期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演进的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32.
用"循环论"来概括周作人的文学史观是不准确和不全面的,周作人的文学史观具有多元、宽容、流变的鲜明特征。这种多元流变的文学史观对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直线前进的进化论文学史观起到了极好的校正作用。  相似文献   
33.
19世纪末,香港。著名科学家华莱士,就是和达尔文在进化论上有过纠葛的那位,在小说的设定中成了人鱼的发现者。虽然他在马来西亚发现的人鱼和这部小说中后来出现的人鱼有很大的不同,但华莱士却是欣喜若狂,后来他发现这条人鱼还怀孕了,分娩出来的是和人类很相似的小人鱼:海鳞女。  相似文献   
34.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集大成者,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用自然界本身的作用揭示了有机体无限差异性的秘密,给唯心主义目的论与形而上学的物种不变论以沉重的打击,进化论作为自然科学在19世纪所取得的成就,成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依据,进化论对马克思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唯物史观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进化论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进化论进行了借鉴和超越,进一步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35.
灵长类动物学家德·瓦尔和康德主义哲学家科斯嘉德之间的一场争论表明试图论证强调人类道德具有进化论的根基并不必然破坏道德的独特性。进而,被科斯嘉德认为是规范性的主要源泉的反思性的自我意识也可以在其他灵长类动物身上找到某些起源。认知性的移情以及其他个体间的能力是自我反恩的基础。但是,在动物世界中找到人类道德的构成性要素并不意味着伦理学应该被生物学化;相反,道德的“突现”特征要求我们对人类的整个道德系统在其不同的层次上从不同的分析模型出发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6.
人类在有智力活动伊始就一定会问一些终极问题,例如,覆盖大地的天是什么?日月星辰是如何运行的?风雨雷电是如何形成的?然后,就会反问自身,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是被创造的还是大自然“无为”的结果?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认为智慧生命来自于更加原始的生命。这似乎解决了“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但是,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宇宙学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37.
石川统先生发表于日本《科学》杂志1988年10月号上的、关于木村资生《考察生物进化》(以下简称新著)的书评,无论如何不能认为公正地介绍了该书的内容,对中立说的解释也充满了误解。作为一名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人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石川先生的书评给人以贬低中立说的印象。该文声称:中立说所适用的是分子“无足轻重的部分”,充其量仅仅有助于“编写准确的生物年代记”。看来,这种见解如果不是由于对群体遗传学的基本观点以及分子进化对表现型进化所起的作用知识不足,就是为了使他所谓中立说无力解释表现型进化的评价显得合理而玩弄词句.他又说:“生物的表现型进化,倒不如看作以非  相似文献   
38.
潘光旦与进化论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中国,潘光旦先生是被长期忽略的生物进化沦的重要传播者与发展者.他翻译和介绍了达尔文人类由来及演化的思想,并通过对演化、位育、优生等问题的阐述展示了其对人类演进与民族发展的新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他通过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结合而建立起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新人文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9.
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这是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原始人怎样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有史以来,人类对人的理解却有着清晰的轨迹。奇怪的是,尽管在我们眼里人类社会与一般的动物界相差越来越远,但是随着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苦苦追寻,人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