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2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71.
谢忠萍 《科技资讯》2007,(32):210-211
本文阐述了足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疲劳产生后的恢复措施.旨在提高对足球运动运动性疲劳的认识,希望能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2.
探讨了不同浓度二硫苏糖醇(DTT)对急性运动小鼠心、肝、肾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108只昆明种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A)、运动对照组(B)、运动加五种不同浓度DTT组(分别为C、D、E、F、G)建立急性游泳训练模型。结果表明,运动后即刻,随着DTT浓度的升高,心和肾组织中MDA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肝组织中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又突然增高的趋势。但运动后即刻F组心、肝、肾组织中MDA含量均低于A、B组。24h恢复后,随着DTT浓度的升高,心、肝、肾组织中MDA含量都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不同浓度DTT均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但不同浓度DTT对不同组织在不同时期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3.
运动员内分泌环境的平衡是维持其良好竞技状态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而运动员自身血睾酮水平的高低又是反映内分泌功能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研究了耐力运动员睾酮水平改变与贫血的关系,旨在对预防运动性贫血、运动性疲劳,为运动员提供合理的营养及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4.
急性剧烈运动引起机体细胞内过氧化和抗氧化失衡,造成氧化应激损伤.机体的酶类和非酶类抗氧化系统对运动有较强的适应性;而过氧化和抗氧化之间的微妙平衡随机体衰老而改变,对于运动、抗氧化与衰老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可提供更多的关于老年人如何锻炼以及是否补充营养性抗氧化剂的证据。  相似文献   
75.
谷氨酸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与相应的细胞膜受体即谷氨酸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本文对谷氨酸受体及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性中枢疲劳和谷氨酸受体基因之间的可能关系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76.
一个世纪以来,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中重要的课题,本文旨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目前有关运动性疲劳本质的研究作总结和归纳,以期对将来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7.
脏腑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长期以来一直是运动医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认为脏腑与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有着密切关系,并对其关系通过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认识做了阐述,同时论述了通过运用复方中药及药膳对脏腑进行补益和调理以恢复运动性疲劳的机理.  相似文献   
78.
氨基酸代谢、脑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主要包括存在于大脑的中枢机制和肌肉本身的外周机制两个方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氨基酸代谢、脑神经递质与中枢疲劳有着密切关系,对色氨酸、谷氨酸和酷氨酸代谢;脑神经递质;脑神经递质5-羟色胺、r-氨基丁酸和多巴胺及其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运动性肉眼血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几年来运动性肉眼血尿20例临床资料.结果超体力紧张动作造成血流重新分布且加强、加快,肾血流量减少程度不一,代谢率明显增高,血液的代谢产物大量增多,肾脏的负担加重是形成运动性肉眼血尿的主要诱因.结论止血、静养、合理搭配膳食营养均可得到康复.加强健康教育,了解发病机制,有利于预防.  相似文献   
80.
运动性疲劳及其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  孙昭君 《科技资讯》2012,(22):215-215
运动疲劳及其产生机制的研究有对于运动员和体育健身者调节、控制、分配生理资源以及避免运动期间疲劳感过度上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疲劳的产生机制研究演进进程出发,对比研究不同学者的及相同或相异观点,指出研究结果的相关及差异;分析出影响机体运动疲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关疲劳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