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2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张可斌 《科技信息》2010,(18):263-263
本文通过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运动员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和运动员的疲劳恢复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2.
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过程中机体生理生化的改变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被清除,就会发展成为过度疲劳,危害人体的健康;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影响运动员成绩的提高.介绍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和部位,提出了预防队员运动性疲劳的注意事项以及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3.
邓嘉 《科技资讯》2011,(10):220-221
运动恢复与运动训练同等重要。运动恢复作为田径运动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训练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对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理论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总结性分析和概括,认为现在运动恢复理论是教育、心理、社会等为一体的系统恢复新理论。而训练后的恢复应从生物、教育、心理、社会四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去进行。  相似文献   
104.
运动性损伤一向是校园意外伤害事件中让老师和家长深感头痛的问题,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群体的自救互救能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锻炼氛围,备受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5.
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及常用的恢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和恢复方法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论述了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病因病机认识,并总结了祖国中医药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王维平 《科技信息》2010,(34):I0259-I0259
本文参考了近年来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学说和消除方法的研究成果。对现有比较公认的运动性疲劳的机制和消除方法相关研究总结,为进一步开展运动性疲劳研究提供基础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07.
析运动性疲劳的预防及其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5种具有代表性的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机制的分析,重点论述预防运动性疲劳的方法和消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8.
木兰花碱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9.
网球运动的疲劳有着其项目的自身特点,本文阐述了网球运动疲劳产生的机制,并提出了一些消除疲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将SD雄性健康大鼠24只随机分成安静组(A组)、训练对照组(B组)、经络刮痧+运动组(C组)。各组进行7周递增负荷耐力训练后处死,分别测定血糖、肌糖元、肝糖元、血清乳酸脱清酶(LDH)、肌酸激酶(CK)、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探讨经络刮痧对于消除耐力训练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显示经络刮痧能明显延长大鼠跑台至力竭的时间,有效抑制运动训练造成的大鼠肌、肝糖原含量下降,稳定运动中的血糖水平,并使上述血清酶呈现不同程度良性变化。从而得出经络刮痧能够延缓机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