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2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但疲劳的长期积累又必然影响训练和竞赛效果。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是本世纪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及其恢复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是高校大学生校园活动健身娱乐的主要方式,同学们在健身运动中;以及体育比赛中享受着运动的快乐.可是,由于同学们缺乏体育运动卫生知识,对掌握体育运动量的大小,体育比赛强度大等原因,在运动中尤其剧烈运动会出现运动中腹痛的现象.运动性腹痛是速成运动中运动中腹痛的重要原因.该文对运动性腹痛的原因和和发病原理、症状和特点、处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使同学们了解运动性腹痛的原因,并且掌握如何预防运动性腹痛.  相似文献   
13.
根据乒乓球运动能量消耗的特点,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营养延缓和消除在乒乓球运动中由于长时间、中强度运动引发的运动性疲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旨在为乒乓球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熊焰 《科学大观园》2009,(18):79-80
不仅是感染或者过敏能够导致鼻炎,有时候情绪紧张、激动也会引发鼻子类似的症状,但却常常被当成是过敏性鼻炎。幸运的是,这样的鼻炎症状会随着情绪好转而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5.
木妮拉 《科技信息》2011,(6):291-292
疲劳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是运动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功能变化,研究疲劳的目的是为了在运动中延缓疲劳的出现以及运动后尽快的消除疲劳,促进恢复过程,提高人体功能能力。运动性疲劳消除快慢,取决于恢复形式以及休息和营养等方面的因素。本文从生理生化角度对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讨论分析,并做相关结论,希望能为运动员在运动后尽快消除疲劳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例举了针灸医治运动性损伤的理论根据,和笔者以针灸为主治疗60例不同部位的运动性损伤的方法。同时,本文还就60例病案医治方法提出了它们治疗时的共性、及不同病症所采用不同选穴、配穴和针法的辨证施治。并且指出了治疗时应注意的事项。进一步论证了用针灸方法治疗某些运动性损伤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肌肉疲劳产生过程中,肌电图的振幅和频谱指标均会产生相应变化.运用肌电图对运动员肌肉状态指标的评定可以对运动训练起指导作用.肌电图在攀岩领域的应用还比较少,通过对攀岩运动员在间歇训练法训练时的上肢主要做功肌肉左右腕屈肌、左右腕伸肌的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进行分析,观察肌电图的变化情况,探讨肌电图在攀岩运动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观察与分析极量运动疲劳时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说明过性极量运动外周疲劳的发生机制可能首先不在中枢,而是在外周。  相似文献   
19.
以昆明种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复方中药抗疲劳液对游泳小鼠的抗疲劳效果.结果显示,血红蛋白、血乳酸、乳酸脱氢酶、血尿素、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测试指标的浓度和活性,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均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该复方中药的抗疲劳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为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负重游泳组。在递增负荷跑台和负重游泳训练中,每天监控血红蛋白含量。当训练组超过50%大鼠出现血红蛋白持续下降后,停止训练,将血红蛋白持续下降的大鼠编为贫血阳性组,其他大鼠编为潜在贫血组。结果:递增跑台运动组到第4周,负重游泳组第6周有50%大鼠血红蛋白含量持续下降。与潜在贫血组和对照组比较,贫血阳性组大鼠红细胞蛋白显著下降(p<0.01),但体重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负重游泳训练均可以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