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69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典型案例:小亮每天背着书包起早摸黑地上学,上课也算专心,作业都在努力地做,可是为什么成绩这么差呢?联想到父母在他做错事时老是说他笨得很!,小亮会不由自主地想:莫非我真的很"弱智"?  相似文献   
142.
法国卢浮宫收藏的达·芬奇名画《圣母子与圣安娜》被指修复过度。这幅价值1.6亿英镑的画作被修复后,因“与原作相比太明亮”而大受质疑。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名画修复的热烈讨论。经过几个世纪的辗转,名画往往会失去当初的模样,需要“整容”。历史上,有不少世界名画被专业人员修复过,有些修复获得了很高的赞誉,也有些被指毁灭经典。  相似文献   
143.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使用价值的电灯。此后,地球迎来了电光时代,人们终于掌握驱除黑暗的利器,广告灯、霓虹灯、探照灯等层出不穷",不夜城"成为繁华大都会的代名词。近年来,一个"潜伏"许久的问题逐渐引起更多人重视:人造光源的过度使用,严重威胁夜空的纯净度和能见度,形成了光污染。  相似文献   
144.
初二(1)班的姜朝阳上课不爱主动举手发言,在家庭聚会上也不太敢说祝福语。初二(6)班的李烁爱好艺术体操,基本功扎实。考级时,她犹豫很久才报了名。可在考场上,她太紧张了,没跟上节奏,做简单动作竟出了差错。  相似文献   
145.
党的十八大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自信、坚定,关系着中国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培养当代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政治责任,起着关键作用。在培养过程中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6.
为了考察医德因素如何影响医疗市场普遍存在的过度治疗,构建了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信任商品模型。在模型中,作为专家的医生其行为策略不仅取决于经济收益,同时还受医德因素的影响。结果与人的直觉并不完全吻合的是,医生道德成本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减少医疗市场的欺骗行为,一些偶尔为之的医德教育不会达到改善过度治疗行为的目的。因此,治理医疗领域过度治疗的问题应该以法律约束为主,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同时还需要进行大范围、经常性的医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7.
杨天荣 《甘肃科技》2008,24(10):181-182
良好的习惯往往会成就一生,但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课程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48.
安艳 《科技信息》2008,(4):275-275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们的愿望与观点,就使人对之产生肯定的态度和引起满意,愉快,喜爱,羡慕等积极的内心体验。积极的情感具增力性,能鼓舞人去进行活动,甚至于忘我地去进行拼搏。  相似文献   
149.
人群疏散的动力学特征及疏散通道堵塞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  刘茂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2):179-185
对疏散过程中的人群密度与人流通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模型.采用人群密度——人流通过率模型,把人流通过率作为变量,对疏散过程中的人群堵塞和恢复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疏散人群的初始密度和堵塞持续时间对人流状态的恢复过程具有直接影响.当堵塞持续时间固定时,影响堵塞恢复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初始人群密度.当初始密度低于3—4ps?m-2时,这种影响较小;一旦初始密度达到3—4ps?m-2以上,将严重影响通道疏散能力的恢复,因此在疏散过程中,除保证疏散通道畅通,避免出现通道堵塞现象外,还应控制初始人群密度,避免出现过度拥挤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0.
社会利益群体因经济利益的分化所引发的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形成了社会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这种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有合理分化和过度分化的不同情形,它们在道德的视域及社会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中有着不同的影响,有必要对其作理性的把握和道德的评判。要实现社会利益的均衡就必须从强化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执政道德理念、构建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道德制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国民价值体系等方面来建构有利于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实现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道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