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8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地化战略的社会经济效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应对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钟飞腾 《世界博览》2008,(22):28-30
三十年开放实践,进一步促使我们再一次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开放,向谁开放,怎样开放?  相似文献   
13.
由“世界工厂”到“世界办公室”!随着众多的跨国公司纷纷开始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中国IT产业获得了更多高端的科技人才和发展机会,但不可忽视的是,也面临着种种令人触目惊心的弊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不可逆转的一种世界发展趋势。它是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动力,以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为载体而进行的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经济市场化和体制规范化,而且也推动科技信息和人才教育等许多方面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科技智囊》2005,(3):45-46
任何一个公司的企业理念与公司责任,回答的实际上是一些简单而根本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做这一切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经历了三次提升。在20世纪80年代.把国外先进的产品和设备等硬件引进中国,这是第一次提升;在90年代.把现代企业制度引进中国.这是第二次提升;进入新世纪后又把公司责任等最新的企业理念引进中国.这是第三次提升。如果说.在全球范围内,在前几年还可以大谈公司的唯一目的就是赢利,那么现在这种说法早已不合时宜,而今公司的责任扩展到了三个底线:赢利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第三次提升的重要意义在于给了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企业的新视角.我们和跨国公司以及国外其他优秀企业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在现实中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与尴尬.也许我们的技术和设备已臻国际水准.也许我们的制度并不输于他人.可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竞争力?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我们的企业理念?这看似虚无的东西,却主宰着企业的命运。如果说第一次提升有钱就行,第二次提升可以照猫画虎,而第三次提升则需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7.
专利战略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专利制度显著改善了我国的投资环境,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专利也构成了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与垄断,境外公司大量控制的专利将会影响国家安全.大量引进国外专利技术也会抑制本国的自主技术开发。因此,国家在已有法律体系和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框架范围之内,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手段行使公权力,组织、引导、保护法人和自然人等民事权利主体取得和使用专利权.激励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创造更多财富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活动概况,分析了跨国公司加大在华的研发力度,增设研发机构,与一流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等活动对我国产生的种种利弊,提出了既要肯定和鼓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R&D活动,又要持谨慎的态度,加强管理,确保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前,跨国公司进驻我国已成为客观必然,而且将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利用其内部贸易,将本该属于我国享有的利润通过价格转移的手段转移到国外的母公司,致使我国的税收减少,既影响了财政收入,也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这表明,我国防范跨国公司内部价格转移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措施也欠完善。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在防范跨国公司价格转移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因此就防范措施进行国际比较,以期对我国该问题的实践有所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的一种新型公司,其特点是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的或者说是国际间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利润。我国公司的跨国兼并与收购活动嚆矢于上世纪80年代。1986年9月,中信加拿大公司利用国际银团项目贷款与加拿大鲍尔公司共同收购了加拿大塞尔加纸浆厂,中方出资4700万加元,持股50%。1988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化)为跨国经营的试点企业。中化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并购活动,不仅收购了美国海岸太平洋炼油公司50%的股份,而且还在美国购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