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8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01篇
教育与普及   25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6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综合类   308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建立了一套带预饱和釜的流动法测定固态物质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装置,测定了在35~45℃,8~17 MPa下除虫菊酯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用Chrastil模型和改进的Chrastil模型对测定结果进行处理.表明对除虫菊酯用改进的Chrastil模型关联能获得较好的结果,该关联式为超临界CO2萃取与分离除虫菊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CO2热力学性质的量子化学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MP2,QCISD和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和6-311+g**水平上优化和计算了CO2和O2平衡几何结构、能量和谐性振动频率,导出了在标准条件(T=298.15 K,p=1.013×105Pa)下的熵、热焓和热容,并由此计算得到了CO2的标准生成焓和标准生成自由焓.结果显示,B3LYP/6-311G**方法计算得到的CO2和O2的平衡几何结构、能量、谐性振动频率、熵和热容与实验值符合最好;而MP2/6-311G**方法计算得到的CO2标准生成焓和标准生成自由焓与实验值符合最好.  相似文献   
33.
煤与生物质共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制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压力为20~25MPa、停留时间为15~30s、:NaOH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1%、反应器外壁温度为650℃的条件下,对煤与生物质的模型化合物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在超临界水环境中的催化气化制氢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物料浓度、压力以及停留时间对煤与CMC共气化制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与CMC二共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制氢的主要气体产物是H2、CO2和CH4,H2的体积分数可高达60%以上;增加物料浓度、升高压力有利于提高产氢率,但延长停留时间不利于氢气的制取.  相似文献   
34.
将复变函数理论与位错理论相结合 ,在考虑了裂缝表面有流体压力作用且裂缝间存在相互干扰的情况下 ,建立了无限大介质中裂尖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学模型 ,利用该模型可对水力压裂中多裂缝间的相互干扰进行力学分析。假设裂缝沿着垂直于局部最大周向拉应力方向扩展 ,应用数值方法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求解 ,得到裂尖的应力强度因子及转角。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裂缝间存在相互干扰时所产生的剪切应力强度因子远远小于法向应力强度因子。当两个裂缝尖端垂向距离为零时 ,法向应力强度因子达到最大值。两个裂缝尖端没交叠之前裂缝基本沿着轴线扩展 ;当尖端交叠面积较小时 ,两裂尖偏离自己的轴线向避开对方的方向扩展 ;当尖端交叠面积较大时 ,两裂缝向靠拢对方的方向扩展 ,最终将贯通在一起  相似文献   
35.
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原理,对西安南郊和蓝田不同成因土层CO2释放量进行了观测,探讨了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资料表明,关中地区夏季土壤(厚土层)CO2释放量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负相关,CO2释放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般滞后4~6h;而薄土层土壤CO2释放量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正相关,CO2释放量不存在“滞后性”,且释放量明显小于厚土层;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天气密切相关,温度高、天气晴朗时释放量大,反之则小;厚土层CO2释放量白天小于夜间,白天约占1/3,夜间约占2/3;薄土层CO2释放量白天大于夜间,白天约占2/3,夜间约占1/3,薄层土CO2观测揭示了CO2释放量和变化规律都与土层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36.
溶胶—凝胶法制备α—TiO2气凝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无机盐TiCl4为前躯体,采用容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各超细TiO2气凝胶,并采用XRD和TEM技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可制得流动性好的白色球形α—TiO2气凝胶颗粒,其平均粒径约为20nm。  相似文献   
37.
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在制备硅气凝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硅溶胶为主要原料,通过硅溶胶体系的凝胶过程中添加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DCCA),并结合非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硅气凝胶,研究了DCCA对凝胶过程和最终所得气凝胶品质的影响。DCCA能使凝胶的生成时间增加,凝胶结构均匀化,构成凝胶的基本微粒的粒径有所减小。在一定的DCCA添加量范围内,随着DCCA添加量的增加,所得气凝胶样品的密度有所减小,比表面积增加,微观结构变得更加完善,孔分布也更加集中。不同DCCA对气凝胶品质的影响规律不尽相同,气凝胶的品质就有可能通过调节添加DCCA的种类和量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8.
超临界流体色谱在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超临界流体色谱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新颖的色谱分离模式,以其流动相的特殊性质而在分离分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实际出发,对近十年来超临界流体色谱在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39.
以廉价的无机盐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超细氧化铝前驱体微粉,用TEM,XRD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可制得白色、分散性好的γ-AIOOH超细微粉。  相似文献   
40.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及优点,并对其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