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42篇
教育与普及   7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8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4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为提高竹子的采伐效率设计了一种小型手持式竹林采伐机.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对伐竹机进行功能分解并拟定了两种方案,通过有效值分析法和技术经济评价法找出最佳的执行方案,完成了手持式竹林采伐机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样机试验证明了该机已达到设计要求,采伐效率是人工采伐方式的2至3倍.  相似文献   
992.
肖有芳 《科技信息》2012,(26):474-474
本文根据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公路建设中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山地公路建设中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93.
为揭示涠西南凹陷南部斜坡次生油藏的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通过油气来源对比、油藏特征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对南部斜坡次生油藏初次聚集及晚期改造调整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南部斜坡晚中新世之前为西高东低形态,在西部披覆背斜圈闭中形成油气初次成藏,油水界面附近碎屑岩水化作用与有机质脱羧基作用共同形成的“底钙层”为确定古油藏含油范围的有效标志。晚中新世晚期东沙运动使南部斜坡西部古油藏受到破坏,溢出油气向东部上倾方向挤压反转背斜构造中再次聚集形成次生油藏,南部斜坡东部角尾组、下洋组低幅背斜圈闭为下一步油气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994.
为对比分析安顺市这一高密度人口活动地区的亚喀斯特与纯喀斯特地区的土地覆被方面的景观格局变化的不同,以2000年、2005年、2010年3期TM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安顺市地区的亚喀斯特区域和纯喀斯特区域做对比分析,探讨亚喀斯特与纯喀斯特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和景观格局特征的区别。研究主要发现:1)安顺市主要土地覆被类型转移表现为耕地向草地、林地转变,表明区内整体生态状况趋于良好,亚喀斯特区域的草地、林地增长恢复显著,草地的增长率有17.75%,林地的增长率达到6.58%,与纯喀斯特地区的增长率对比说明亚喀斯特区域具有更好的良好的生态适宜性;2)景观格局指数显示区内景观异质性增强,优势度降低,相关指数亚喀斯特区域较纯喀斯特区域表现更为显著;3)亚喀斯特区域具有较纯喀斯特区域良好的生态适宜性,正是因为这一优势,受到更多的人为干扰,然而它本质上属于喀斯特的这一事实不容忽视,所以在合理利用区域资源的同时要重视保护。  相似文献   
995.
为利用洞穴滴水指标探究石漠化环境变化状况,对安顺地区云峰屯堡2个洞穴的16个滴水点进行为期1 a的连续监测。通过现场监测获得数据,用空间变化规律类比时间变化,结合前期1 a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灰质白云岩石漠化地区洞穴滴水的滴率、电导率、pH和Ca~(2+)可以初步用于判别石漠化程度;强度石漠化地区滴水pH可能并不存在"雨季高,旱季低"的反常特征,其季节变化特征不能指示石漠化环境;滴率变大、pH减小均反映了云峰屯堡地区石漠化程度在逐渐加剧,电导率与Ca~(2+)含量的增加则表明强降雨和农业活动加剧水土流失而导致石漠化程度趋于严重;滴水的部分理化指标或可作为地表环境的地下监测指标,为进一步明确滴水信息与地表石漠化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长时期监测。  相似文献   
996.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导致生态环境相应变化.本文以桂西北环江县为例,利用1988、1999年两期遥感数据,辅以1:250000DEM,并结合野外调查,分析其土地覆被变化.结果表明:11年间该县土地利用变化很明显,耕地增长41.78%,草地增长51.71%,未利用地减少57.34%,林地减少1.33%;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为林地转草地,未利用地转耕地、林地及草地四种.环江县各乡镇未利用地的区域相对变化率普遍低于该地类全县平均变化率,此转移类型多度值也最高,反映该县正处于生存型经济发展期;尝试用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去反映区域发展活力,并据此确定了环江县的“增长极”——思恩镇.  相似文献   
997.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变化的重要表征,喀斯特石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指示,对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地区进行石漠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布研究,是地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议题。通过“3S”技术对典型喀斯特地区关岭县2010-2015年石漠化演变过程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研究发现:①无石漠化面积增加了80.68 km2,强度、极强度石漠化面积分别减少50.5 km2和 78.61 km2,石漠化治理工程初见成效,但石漠化演化是一个双向反复的转化过程。②水田、旱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54.4 km2、59.05 km2、15.39 km2和302.82 km2,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270.82 km2、145.38 km2和13.37 km2,农户生计资本转变致使耕地撂荒,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③土地利用的变化是石漠化演变方向的指示剂,植被的正向演替区域与石漠化减轻区域吻合,耕地和聚落分布区域与石漠化恶化区域吻合。  相似文献   
998.
山地城市道路长上坡路段运渣车运行速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莹  周涵  徐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36):349-356
为了明确运渣车在山地城市上坡路段的运行特征,通过现场采集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在重庆市主城区内选取若干条具有标志性的上坡路段为测试对象,对其测试断面进行划分,利用雷达测速仪测出夜间10点到12点通过不同断面的同一辆车的行驶速度值,利用软件对获得的行驶速度值进行统计并绘制折线图,得到了行驶的速度规律。其结果表明:① 运渣车等大型车辆的速度变化并不是具有标准的趋势,本实验得出了五种模型,但大致情况可看出坡底处存在冲坡现象,坡顶处速度由于汽车动力性等原因有所下降;②小型车辆在长上坡路段行驶时受坡度的影响较小,其速度变化范围不大。公共汽车则通常保持较低的行车速度,在20~40 km.h-1 之间波动;③ 当长上坡的坡度较大时,运渣车在入坡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最后半段的速度基本保持不变;④ 在同一路段上的大型车辆与小型车的速度变化不一,大型车辆受坡度影响大于小型车辆;⑤ 运渣车与其他车型在上坡时的速度波动趋势存在冲突,易造成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999.
莫菲  杨龙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3):56-59,45
贵州喀斯特地区蕨类植物现已发现28科,73属,257种(包括7变种,3变型,1杂交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属划分为15个类型(变型)。本区系热带分布属占62.13%,温带分布属占10.61%,具有过渡性。以水龙骨科、鳞毛蕨和铁角蕨科为主体,仍属于耳蕨-鳞毛蕨区系。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镇宁县2004年的ASTER遥感影像,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和探讨了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措施研究,对该地区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