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9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一支研究小组表示神秘的都灵裹尸布并非伪造,裹尸布上耶稣印记的真实性之所以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可能与公元33年耶路撒冷的一场地震有关。这场震级达到8.2级的地震,足以从碎裂的岩石中释放出中予。中子洪流可能通过与氮核子发生反应让这块亚麻裹尸布上出现类似X光片的图像。此外,中予辐射还会增加碳14同位素的数量,让1988年进行的碳年代测定得出不准确的结论。当时的测定结  相似文献   
92.
张峰 《科学通报》1990,35(20):1579-1579
用固体核径迹技术研究由随州陨石中分选的辉石单矿物的古径迹密度和反应堆中子诱发裂变径迹密度,测定辉石的平均古径迹密度为(7.6±1.1)×10~3/cm~2,与吉林陨石中心辉石样品的古径迹密度(8.4×10~3/cm~2)相当,这表明随州陨石古径迹绝大部分由自裂变元素自发  相似文献   
93.
核径迹法测定郑州西区室内氡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
大规模新能源的发展,除了碰到许多技术问题外,还会碰到两个策略上的问题——财政的持续支持及公众的赞同。第一个问题,我是指需要大型企业年复一年的赞助,但产生的效果总比预期的要小——这种赞助能否持续到达既定目标呢?第二,是公众对新能源的态度问题。裂变反应堆的核动力技术就碰到了这两个问题,我想写出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以期核聚变为基础的核动力技术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能更慎重些。  相似文献   
95.
利用中子径迹和离子探针方法,对硼皮金刚石聚晶和含硼黑金刚石聚晶中硼原子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验证了硼原子分布模型;并利用热重-差热分析方法,对其耐热性进行了分析,解释了硼皮金刚石聚晶的抗氧化性能及化学惰性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
97.
在统一裂变模型下系统的研究了钨同位素链(158相似文献   
98.
正核心提示:黑洞是宇宙中最奇怪、最神秘的天体。它们像宇宙中的吸尘器,吞没靠近它们的任何东西,甚至体积是太阳1亿倍的星体,黑洞质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连光也逃逸不出来。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它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在时空中穿梭。宇宙中人类所认知的星体有2000亿,天文学家相信在宇宙中有无数个黑洞,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将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99.
裂变性创新研究逐步扩大深化,理论研究需要先对概念的实质内涵进行深入剖析,才能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在回顾裂变性创新多种类型定义的基础上,归纳裂变性创新的共同特点。通过对技术创新集合的划分,探讨四种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借助讨论和区分四种创新之间相互交错包含关系,更为清晰的阐述裂变性创新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0.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隆起中新生代构造抬升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技术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隆起抬升期次及演化过程.对渭北隆起不同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果表明,渭北地区主要经历了3期主要抬升过程,主要发生在146~ 125 Ma,107~83.8 Ma和40 ~ 27.3 Ma.结合前人对该地区原型盆地、构造变形特征等研究成果认为,早白垩世末之前渭北隆起应为大型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整体以沉降沉积为主,此时尚未隆起;渭北隆起的形成和演化可分为晚白垩世整体抬升阶段和始新世~渐新世以来的断块翘倾两大阶段.晚白垩世渭北地区整体抬升主要受控于秦岭造山带中晚燕山期的抬升过程;始新世-渐新世以来的断块敲倾作用阶段,与秦岭造山带始新世以来的快速隆升,以及渭河盆地新生代的快速断陷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