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9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讨论单能静态中子迁移方程证明了散射裂变截面最佳辩识元的存在性 。  相似文献   
32.
赵云龙 《科学通报》1989,34(21):1622-1622
一、引言 裂变径迹技术测定年代必须使用准确的中子积分通量和~(235)U的中子有效裂变截面,通常是采用Au和Co活化监示器或用铀标准剂量玻璃的B值(φ=B_(ρd),φ为照射的中子积分通量,ρd为中子照射后铀标准剂量玻璃的诱发裂变径迹密度)测定中子通量,一般这些方法测定的中子积分通量不能代表与~(235)U反应的实际通量,有时测定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别是不  相似文献   
33.
百色盆地是一典型的第三纪走滑拉分盆地 .盆地虽小 ,但有机质含量丰富 ,储层发育 ,盖层条件较好 ,不足之处在于其热演化程度较低 .通过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磷灰岩裂变径迹和流体包裹体综合研究表明 ,该盆地最重要的构造单元田东坳陷热演化程度总体较低 ,仅那读组生油岩达到低熟 ,极少数为成熟 ,其他生油岩层未成熟 .田东坳陷热演化总的规律是 :从距今大约 55Ma开始 ,地层古地温随着坳陷沉降和沉积而逐步增加 ,并于距今大约 3 0~ 2 5Ma达到最大值 .然后随着地壳缓慢抬升 ,地层温度逐渐变冷 .热演化程度低是控制百色盆地油气远景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4.
宏观-微观模型是核裂变机制理论研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有希望可以很好诠释实验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定量比较的理论方法.本文综述了在中子诱发锕系元素裂变的宏观-微观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通过开展宏观-微观模型研究,实现了基于五维形变参量的势能曲面的真实计算,利用先进的搜索算法研究获得了核裂变路径、鞍点构型等势能曲面结构信息.基于五维势能曲面上的裂变动力学研究,实现了对主要锕系元素的裂变碎片质量分布数据的理论描述.  相似文献   
35.
裂变径迹研究三峡仙女山断裂带断裂时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峰  ()林文祝  ()周继颐 《科学通报》1998,43(23):2554-2556
仙女山断裂带位于三峡工程——三斗坪大坝西南20km处,实验样品采自仙女山断裂带北端的荒口断裂,从断裂带中的断层泥、断裂壁岩和断裂围岩内各选出磷灰石,用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及径迹长度变化规律.研究证实:仙女山断裂带发生断裂时期为距今(0.7±0.04)Ma,与其围岩测定的形成时代(25.31±2.8)Ma截然不同,从讨论的各种绝对年龄结果,无论由断裂与第四系切割来看,均未见到全新世以来有明显的活动迹象,以此确认仙女山断裂活动性对三峡工程并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36.
取自天山南侧库车盆地北缘欧西达坂花岗岩体的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给出了初步结果:中 新生代天山板内造山带在早白垩世(134Ma~109Ma)发生了明显快速隆升,平均隆升速率为0.13mm/a(130m/Ma);而从晚白垩世到现在,天山板内造山带的平均隆升速率为0.03mm/a(31.9m/Ma)。在晚新生代天山板内造山带再次发生了快速隆升。现有的同位素研究成果表明中新生代天山造山带至少发生了两次幕式快速隆升。  相似文献   
37.
在室温下测量了红荧烯掺杂有机薄膜光致发光的磁场效应.磁场效应的线型可以归结为外加磁场对掺杂的红荧烯分子间发生单重态激子裂变过程的调控作用.实验发现,光致发光磁场效应的幅度与红荧烯分子间的平均间距之间展现出非线性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说明,当改变掺杂分子间的间距时,掺杂分子间的耦合强度变化可以对激子裂变过程的强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理论上,磁效应幅度与分子间距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可以采用朗道-齐纳的非绝热跃迁理论进行解释.而实验上,研究分子间耦合强度改变时激子裂变过程的变化,是研究激子裂变过程微观动力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本研究工作表明,对于利用单重态激子裂变敏化的有机光伏器件,分子间的耦合强度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介绍了国内外Z箍缩研究现状,探讨了利用Z箍缩驱动核能源的新能源技术,证明Z-Pinch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是一条非常有竞争力的能源路线。  相似文献   
39.
利用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计算剥露速率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定量反演岩体的剥露速率及其演化历史已经在地质学相关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低温热年代学技术记录岩石冷却年龄和反演热史的原理方法,概述了区域地温场函数及其在热年龄解释和剥露速率反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多种常用的剥露速率计算方法,包括:① 利用矿物的冷却年龄和其所对应封闭温度关系的年龄-封闭温度法;② 基于径迹退火或元素热扩散机制的热史模拟方法;③ 使用多种不同封闭温度的测年体系分析同一样品的矿物对法;④ 应用在近垂直采样剖面获得的样品年龄值和高程关系计算剥露速率的年龄-高程法。在阐述以上基本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低温热年学技术反演岩体剥露作用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0.
 基于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的堆芯参数和套管结构,对聚变-裂变增殖堆包层的进行了初步中子学设计。基于国际热核实验堆的堆芯参数提出了采用套管结构,以天然金属铀为燃料和硅酸锂为氚增殖剂的快裂变-增殖堆包层的初步中子学设计设计方案。使用FENDL 2.1核数据库及MCNP程序自带的核数据库,用MCNP程序对套管结构快裂变-增殖堆包层进行一维的方案筛选及三维中子学的计算分析。计算分析包层内的一维功率密度分布、产氚率、钚增殖率分布,通过优化设计分析给出合理的包层设计方案,并计算氚增殖率TBR、能量放大倍数M、有效增值系数keff、裂变增殖比等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