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7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近年来“大学物理”多次发表了“无限长载流螺线管的磁场”的有关文章,这些文章概括起来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1)推导仍太繁,冲淡了对主要问题的探讨;(2)错误地得出了轴向面电流密度随倾角α的增大而减少这一结论。本文用更简单易懂的方法,论证“无限长载流螺线管轴向和环向面电流密度、面电流强度与倾角α的关系。从而更清晰地分析出单层、多层螺线管内、外磁场与电流的关系。此方法物理概念清楚,更便于掌握。可提供普通物理教学有关部分的参考。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从感生电场与磁场的相似性和感生电场遵循的场方程两个方面,对无限长螺线管内磁场变化激发的感生电场只有切向分量做了较为严格的论证。  相似文献   
73.
长直螺线管的自感系数公式L=μ0b^2V忽略了长直螺线管磁场的端点效应,并认为磁场局限在螺线管内的体积中。长直螺线管串联时,如果应用公式L=μ0n^2V,不管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螺线管之间不存在互感。串联后的总自感系数等于各螺线管自感系数之和,所以顺接和反接公式都不成立。实际上,长直螺线管串联时,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太远,由于其端点效应它们之间有互感。顺接、反接公式只是在重叠绕制的螺线管、螺绕环上的线圈等情况时适用。  相似文献   
74.
利用直接积分先计算单匝通电线圈在空间点的磁矢势,通过磁场强度矢量与磁矢势的微分关系,求出空间点的磁场,最后通过积分求出螺线管空间点的磁场.  相似文献   
75.
利用直接积分先计算单匝通电线圈在空间点的磁矢势,通过磁场强度矢量与磁矢势的微分关系,求出空间点的磁场,最后通过积分求出螺线管空间点的磁场.  相似文献   
76.
本文分别计算了圆形和方形两种螺线管的磁场。通过对单匝线圈磁场的积分来求得螺线管的磁场。分析了螺线管似圆电流的非封闭性,进而计算了其等效轴向磁场。  相似文献   
77.
董立平  陈萍  李国红 《自然杂志》2014,36(4):274-279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DNA以染色质形式通过逐级折叠压缩存在于细胞核中。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核小体,相邻的核小体由连接DNA串联起来形成染色质的一级结构:核小体串珠结构(beads-on-a-string)。一级结构进一步折叠形成30 nm染色质纤维。近30多年来,30 nm染色质纤维高级结构的解析一直是困扰分子生物学家们的一大难题。研究者利用电镜和X射线晶体学等生物物理学方法对30 nm染色质纤维结构进行研究,提出30 nm结构的两大模型:螺线管(solenoid)模型和Z字结构(zig-zag)模型。笔者综述了30 nm染色质纤维结构解析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最近利用冷冻电镜方法解析的30 nm染色质结构,即以四个核小体为结构单元的左手双螺旋结构模型,最后对30 nm染色质纤维在体内是否存在,以及它在表观遗传调控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78.
对称性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也普遍存在于普通物理中。从对称性角度出发,以求通电无限长直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为例.分析电磁学中的E与B。并给出电磁场中两种基本类型的对称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旨在使电磁学中E与B的教学更具直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