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3篇
系统科学   35篇
丛书文集   88篇
教育与普及   1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7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16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呼和浩特科技》2006,(1):26-27
在乡村,农民不要的农作物秸秆常常被付之一炬。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从水喷雾灭火系统机理出发就高层民用建筑自备发电机房、燃油锅炉房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中的设计参数,喷头及管网的配置,系统的调试和试喷,高位水箱及稳压设施的设置,系统的控制等问题讲述了作者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装置的基本组合方式及其技术发展水平,总结了联合循环发电的主要技术特点和经济特性,分析了国内快速发展联合循环发电的环境条件,并展望了联合循环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4.
船舶发电柴油机工作过程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热力学、气体动力学和柴油机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大型中速船用增压发电柴油机在稳态工作过程下气缸内各阶段的热力过程,建立了相应的物理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柴油机调速过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在VB6.0环境下,开发了相应的仿真程序,仿真计算平台运行界面友好,能够显示主要工作参数及有关参数曲线等,仿真结果与生产厂家台架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仿真程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开发的系统可以应用于船舶发电柴油机提高性能分析、发展预测和轮机模拟器的教学培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FS-120型空心粉丝机挤压螺杆的参数选择、载荷公式的建立,计算了挤压螺杆的各种变形。  相似文献   
36.
正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称用户自建的发电设施所产生的清洁能源,公司将按国家规定电价予以全额收购。这事看着挺美,实则并不靠谱。不论是从国家人为设置条件提高难度,还是从私人发电的并网难度以及长期回报率看,私人要想发电卖  相似文献   
37.
秦天像 《甘肃科技》2014,30(17):45-46
实施无功补偿和电压调节,使光伏发电并网系统无功功率得到了自动实时补偿,实现从离线处理到实时处理,从就地平衡到全网平衡,从单独控制到集中控制,实现实时无功补偿以保证电力系统电压的连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
以离网型三相光伏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输出逆变环节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逆变器主电路采用三相半桥拓扑,输出滤波器取三相星形LC结构,控制策略以输出电压峰值作为闭环变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三相输出电压变化平滑且稳定对称,其幅值和频率能够准确跟踪其给定值。  相似文献   
39.
孙恩慧  郑雅文  王鸽  徐进良 《科学通报》2019,64(2):中插13,234-244
煤在我国处于基础能源地位,发展变革性燃煤发电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超临界水蒸气朗肯循环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具有效率高及系统紧凑等优点,是未来动力循环的发展方向,但S-CO_2燃煤发电面临循环构建、锅炉压降及烟气余热吸收等关键难题.为此,本文发展了热力学、CO_2流动传热及烟气余热能量分布综合模型,研究了S-CO_2再压缩/再热燃煤发电系统热力学特性,首次发现热效率曲线对于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出现交叉,进而提出了S-CO_2循环采用一次再热或二次再热的筛选准则.针对锅炉烟气余热吸收问题,本文通过揭示主蒸气温度和压力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调节主蒸气压力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吸收烟气余热,但受材料耐压极限所制约,因而本文在S-CO_2再压缩/再热循环基础上,引入烟气冷却器,以解决烟气余热吸收问题,给出了烟气冷却器与热力系统间的最佳集成模式,所构建的燃煤发电系统热效率达50.82%,锅炉效率达94.43%.本文为发展S-CO_2燃煤发电系统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0.
基于具有高黏度比的聚酰胺66/聚苯醚共混体系,研究了倒三角排列的三螺杆挤出机(TTSE)的工艺参数对共混物混合效果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并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螺杆转速、产量和分散相占比对共混效果均有一定影响,通过工艺优化能够获得良好的分散效果;通过对比相同工艺下三、双螺杆挤(TSE)出机的共混效果,证明了拉伸流场对于共混效果和材料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