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蜜环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蜜环菌发酵液提取粗多糖,经分离纯化得到多糖-A和多糖-B两个组分,快速纯化系统(FPLC)和电泳法鉴定各自为均一的组分。FPLC法测定A组分的分子量分别为2.0×105,苯酚-硫酸法测得其总糖含量为86.6%,考马斯亮蓝法测其蛋白含量为12.92%,硫酸-咔唑法测其酸性多糖含量为28%,红外光谱呈现多糖吸收特征峰,含有吡喃糖苷键。β-消去反应初步证明所提取的多糖-A存在O-糖肽键。  相似文献   
82.
[目的]筛选与九寨猪苓共生的高亲和性的蜜环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平皿培养法,研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条件下,九寨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菌丝生长情况,综合评价筛选出两者共生的最适宜培养条件。[结果]在pH 6.5的改良PDA培养基上,25℃暗培养条件下,猪苓菌丝、蜜环菌菌索生长良好,综合得分高,是九寨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的最佳培养条件。[结论]此为九寨猪苓和蜜环菌共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筛选出猪苓高亲和性蜜环菌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蜜环菌是天麻的共生菌。蜜环菌菌丝的化学成分很复杂,含有40多种化合物。蜜环菌的菌丝及发酵液有与天麻相类似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84.
阻燃剂是高分子材料常用的助剂 ,膨胀型阻燃剂是一种无卤、高效、低烟、低毒的具有环境安全性的阻燃剂。用磷酸和三聚氰胺合成了一种阻燃剂——磷酸蜜胺盐 ,对磷酸蜜胺盐的氮、磷含量进行了测定 ,对磷酸蜜胺盐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 ,得出合成的磷酸蜜胺盐的产率为 95 .1 3%,确认是一个无卤的含有氮、磷的膨胀型阻燃剂 ,在未来的阻燃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校园网络环境的Honeynet架构,把系统分为了学习模块和入侵防御模块,使其更适合于蠕虫的捕获与分析,同时也能够方便展开实验教学.在虚拟蜜网中引入了入侵防御思想,这是本系统与传统蜜网的最大不同.介绍了系统三级防御功能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86.
蜜环菌荧光条件及机理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蜜环菌的荧光强度与菌丝的年龄、环境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关系不大,主要与菌丝死活和通气状况有关.死菌丝无荧光,活菌丝有荧光;不通气,无荧光;通气小,荧光弱;通气大,荧光强.我们认为荧光的产生与生物氧化有关,可能是生物氧化过程激活了某种物质,当其返回常态时释放荧光.  相似文献   
87.
设计合成了2个双蜜胺修饰的偶氮苯类小分子有机凝胶因子M-AZO-1和MAZO-2.M-AZO-1和M-AZO-2能在多种有机溶剂中形成稳定的凝胶.通过SEM观察凝胶聚集体结构发现,凝胶因子在不同溶剂中形成凝胶的微观形貌结构不同,在乙酸乙酯等极性溶剂中凝胶纤维直径较大,在甲苯和甲基环己烷等非极性溶剂中凝胶纤维直径较小.进一步研究了UV光照对凝胶行为的影响.M-AZO-1和M-AZO-2经365nm UV光照后仍可以形成凝胶,其凝胶聚集体结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8.
正真菌远非腐烂那么愚蠢,它们也许可以拯救世界。一提起真菌,很多人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心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真菌恐惧症"。的确,真菌感染无处不在:霉菌会侵扰一块放久了的面包,一个正在腐烂的橘子,甚至为我们的天花板上色……然而,科学家却  相似文献   
89.
天麻采用无性繁殖栽培的产量低而不稳,且逐代退化严重。本试验对天麻种子与紫萁小菇(或蜜环菌)伴种栽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麻的有性繁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克服无性繁殖的不足。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