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稠油油藏蒸汽——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稠油油藏蒸汽-表面活性剂复合区的渗流机理及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现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完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用Crank-Nicolson差分格式求解水相中浓度的新方法。运用自行研制的软件对一个油藏区块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复合驱渗流机理及复合驱驱油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的界面特性和总用量,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时机对最终驱油效果影响不大,吸附量大的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差。  相似文献   
22.
辽河油田齐40块进行全面蒸汽驱开采已经6年,暴露出蒸汽超覆、蒸汽沿高渗层的窜流、粘性指进及含水上升等不足。为此2013年进行了泡沫辅助蒸汽驱试验,试验前对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对注入方式、起泡方式及注入管柱进行了优选。同年进行了3个井组6轮次现场试验,共注入高温发泡剂27.9 t,氮气量16.18×104 Nm3,工艺成功率100%,累增油1479 t。  相似文献   
23.
新型高温发泡剂烷基苯烷基磺酸钠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发泡剂无法在高温环境发挥作用的问题,合成了新型高温发泡剂12C烷基苯16C烷基磺酸钠.试验表明:烷基苯烷基磺酸钠的最佳作用质量浓度为8g/L,烷基苯烷基磺酸钠能在200~250℃维持较佳的发泡能力,并且在250℃高温高压环境48h后发泡性能未见显著降低,起始pH值对发泡剂高温性能有显著影响.耐油实验表明:该发泡剂质量分数为在20%加入原油时,由于原油沥青质、胶质的稳泡作用,发泡能力虽有下降,但泡沫稳定性大大上升.  相似文献   
24.
目前地层热效率评价方法主要基于活塞式驱替模型忽略了蒸汽超覆的影响。通过对蒸汽受力及渗流速度分析针对反九点注采井网获得不同蒸汽前缘注采井间的蒸汽超覆程度。基于蒸汽超覆程度的分析运用热平衡原理及瞬时热平衡理论推导出储层热效率评价模型并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及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进行求解。研究表明:注汽早期阶段蒸汽超覆程度较弱蒸汽超覆对热效率影响很小;蒸汽驱中后期阶段随着蒸汽腔的扩展蒸汽超覆程度增加蒸汽沿油层顶部驱替作用明显蒸汽超覆对油藏热效率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25.
稠油油藏溶剂辅助蒸汽驱前缘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描述注溶剂条件下蒸汽前缘的形状,首先提出蒸汽前缘气相内组分平衡状态计算方法,获得边界温度特征;其次列出前缘液相组分组成的计算过程,建立考虑三相平衡状态的蒸汽前缘形状预测模型;最后采用迭代法获得界面关键参数,并求解整个模型。结果表明:溶剂辅助蒸汽前缘形状以楔形为主,并且在较低注汽速度情况下,重质溶剂改善垂向波及系数效果明显优于轻质溶剂,对于较高注汽速度,轻质溶剂改善重力超覆现象的潜力明显大于重质溶剂。  相似文献   
26.
针对辽河油田齐40块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过程中部分汽驱井组出现高温、汽窜等问题,研究高温三相泡沫调剖技术,改善吸汽剖面,提高油层纵向劝用程度、抑制汽窜严重影响了井组的生产效果。研究成果应用于辽河油田齐40块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窜井封窜、吞吐引效井高温调剖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河南古城稠油油藏BQ10断块核三段Ⅳ9层为典型的浅层中厚层特-超稠油油藏,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开发.充分利用地质、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在精细描述油藏基础上,应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建立油藏精细地质模型.采用CMG软件的STARS模块进行数值模拟,对转蒸汽驱井网及转驱时机和注采参数优选.蒸汽驱应采用70 m×100 m反九点井网,采注比在1.0-1.2之间,蒸汽干度60%以上为佳.  相似文献   
28.
聚驱后蒸汽驱注入速度与渗透率对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稀油油藏聚合物驱油后蒸汽驱注汽速度和岩心渗透率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用大庆萨尔图油田天然圆柱状岩心和模拟地层油,经过45℃环境下的水驱和聚驱后,在双温度场条件下进行了3组渗透率、4个注汽速度共24块岩心的蒸汽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注汽温度下,注汽速度较低时,蒸汽驱采收率随着注汽速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大;注汽速度较高时,蒸汽的指进现象加剧,致使蒸汽驱采收率趋于平缓;因此过高的注汽速度将无实际意义.在本实验中以0.2 mL/min为宜.渗透率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聚驱后蒸汽驱的采收率,但渗透率超过1 μm2时容易加剧蒸汽的突进,不利于提高采收率;对中等渗透率岩心,提高注汽温度可以显著提高蒸汽驱采收率,而对高渗透率岩心,提高注汽温度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29.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各行各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裂缝性稠油油藏的开采已势在必行.针对裂缝性稠油油藏热力开采的特点,建立了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采条件下考虑热损失的试井理论模型,求出了无限大地层条件下该模型的拉氏空间解.运用数值反演算法绘制了典型曲线,并对各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
热沉淀法与其他调剖技术相比较具有更优越的适应性。化学剂在地层中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可封堵聚合物和凝胶等其它堵剂无法到达的区域孔隙,从而实现油层的深部调剖。针对传导和对流冷却化学溶液的两种方法,提出了利用热沉淀法来降低高渗透层渗透率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建立了预测孔隙度减小分数的解析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化学剂可以到达温度前缘,最后提出了热沉淀化学剂的筛选思路,筛选出适用于热沉淀调剖的化学物质硼酸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