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1篇
系统科学   35篇
丛书文集   97篇
教育与普及   6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综合类   23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注蒸汽吞吐井井筒应力的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注蒸汽吞吐井井筒温度场的计算结果引入井筒应力分析模型中,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了不同约束条件下的井筒应力。计算结果表明,最大热应力都发生在套管内壁,且超过了N80套管的热弹性屈服极限;最大热膨胀都发生在温度变化过渡区,当套管周围掏空时,其热应变达到了2%,远远超过材料弹性极限应变值(0 3%),这是导致热采井套管变形损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
提出了一种结构强度大、冷流体流道独立密封的孔芯式冷却结构,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孔芯直径和孔芯数量两个主要结构参数对熔体冷却均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得到了一定工艺条件下的最优结构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与孔芯数量相比孔芯直径对结构冷却均化性能的影响更加显著;适当减小孔芯直径、增大孔芯数量有助于减小孔芯结构的压力损失,提高孔芯结构的冷却均化性能;在固定外形尺寸且10 kg/h产量的工艺条件下,最优化结构参数值为孔芯直径6 mm,孔芯数量12。  相似文献   
73.
针对目前渤海地下原油黏度大于350 mPa·s的非常规稠油水驱采收率较低,且考虑到吞吐轮次及平台寿命的问题,开展吞吐后续转驱开发方式研究。以海上M稠油油田为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蒸汽吞吐转蒸汽驱、热水驱及多元热流体吞吐转多元热流体驱、热水驱等4种转驱方式的转驱时机及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开发效果最好,多元热流体吞吐转多元热流体驱略差。蒸汽驱最优注入参数为:转驱压力5 MPa左右,采注比1.3,井底蒸汽干度0.4,注入温度340℃,注汽速度240 m3/d。  相似文献   
74.
 利用激光进行冷却和囚禁原子,可降低原子热运动速度、实现原子的量子操控,在精密测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本文概述了激光冷却和囚禁原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原理,综述了该技术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原子钟和原子干涉仪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5.
液态金属高性能冷却技术:发展历程与研究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障"问题已经成为阻碍高端电子芯片和光电器件向更高性能发展的重要挑战,发展高性能芯片冷却和热管理技术迫在眉睫。作为一大类新兴的热管理材料,液态金属在对流冷却、热界面材料、相变热控等领域均带来了观念和技术上的巨大革新,打破了传统冷却技术的性能极限,给大量面临"热障"难题的器件和装备的冷却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有望在国防、航空航天、能源系统及民用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冷却与热管理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液态金属先进冷却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液态金属对流冷却技术、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液态金属(低熔点金属)相变储能与热控技术、基于液态金属的复合冷却技术等;梳理了液态金属冷却技术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6.
针对燃气轮机火焰筒肋化壁面逆流气膜冷却的问题,建立了火焰筒内壁面冷却传热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考虑湍流切应力的传播,近壁利用k-ω模型的鲁棒性,捕捉黏性底层的流动.主流区域利用k-ε模型避免k-ω模型对入口湍流参数过于敏感的劣势.SST k-ω模型是用混合函数将k-ω模型和k-ε模型结合互补所取得的更适合本问题的湍流模型.数值分析结果清晰展示了计算域流体的流场、温度场及火焰筒肋化壁面的温度场分布,并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77.
徐伟  周文和  陈美娟  李耀亮 《甘肃科技》2014,(6):100-103,97
为了得到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在兰州地区的适用效果,在兰州地区夏季气候条件下,对实验室组合式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直接蒸发段的运行进行了测试,得出了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在兰州地区运行时冷却效率与直循环水水温、室外干湿球温度的关系。从运行结果来看,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在兰州地区气候条件下冷却加湿效果明显,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冷却方式。  相似文献   
78.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22-23
马氏体耐热钢已广泛应用于600℃左右超(超超)临界火电站中,既是650℃左右的新一代超超临界火电站的理想候选结构材料,又是700℃超超临界火电站中相应温度的主选材料。目前已有的高铬马氏体耐热钢主要有T/P92钢和T/P122,但不能满足650℃下抗氧化性能的要求;而T/P122虽能满足650℃下抗氧化性能要求,但由于组织中易产生δ-铁素体和Z相的过早析出,导致组织演变速度加快,因此不能满足650℃下长时抗蠕变性能的要求。本项目针对蒸汽参数为650℃的超超临界火电站的材料瓶颈,开发了一种高铬马氏体系耐热钢及其制造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满足更高的抗氧化性能和更高抗蠕变性能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79.
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只有提前预测出蒸汽突破井,及时采取防汽窜措施,才能避免产油量急剧下降,增大蒸汽波及体积及热利用率,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基于油田常规生产动态数据,将承载蒸汽突破信息的生产动态指标转化为评价标度的概率分布,计算其累积分布函数及期望,运用随机占优准则,对累积分布函数逐点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各指标之间的随机占优关系,然后建立总体优序度矩阵,计算出生产井蒸汽突破时机先后的排序值,并对所有生产井的蒸汽突破先后进行排序,最终建立了考虑多指标的蒸汽驱开发蒸汽突破预测模型.实例应用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为油藏蒸汽驱开发动态调控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0.
通孔率测试表明定向凝固多孔铜通孔率随其沿孔长方向长度的减小而线性增大。该文采取分段的方法以提高多孔铜的通孔率。分段后定向凝固多孔铜热沉的传热性能显著提高,4段式热沉在进出口压差为12kPa时,其换热系数可以达到6W/(cm2·K),比未分段前提高了50%~70%。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分段使得多孔铜的通孔比例达到80%以上时即是比较合适的分段情况。当给定定向凝固多孔铜的初始结构参数时,可以根据多孔铜通孔率与其沿孔长方向长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合适的分段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