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53篇
教育与普及   10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269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报道了新试剂 1 (偶氮苯基 ) 3 ( 4 ,5 二甲基 2 噻唑 ) 三氮烯 (ABDMTT)的合成及其与镉的显色反应。在Tween -80存在下 ,PH1 1 .0的缓冲介质中 ,ABDMTT与Cd(Ⅱ )形成 3 :1的红色配合物 ,试剂与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43 0nm和 5 1 8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 .69× 1 0 5L/moL·cm。Cd(Ⅱ )量在 0~ 1 2 μg /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了地面水中镉的含量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几种溶剂对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荧光性质的影响.对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在不同溶剂中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研究表明:在不同溶剂中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的荧光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93.
合成了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1-(4-溴苯基)-5-苯基-2,4-戊二烯-1-酮(BPDDO),通过测试发现BPDDO具有良好的SHG响应和较好的透光性。优化了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透光性之比.通过从头算的方法研究了分子的β值,得知分子母体1,5-二苯基.2,4.戊二烯-1酮中较大的共轭链导致了较大的分子的β值,而羰基切断了共轭链,可以有效的优化材料的透光性。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2,4-二氯苯基荧光酮(DCl-PF)与锌的反应条件及应用.实验表明,在pH为10.0的硼砂-NaOH缓冲溶液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Tween-20)存在下,Zn2+与DCl-PF生成稳定的组成比1∶4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至少稳定2h,最大吸收波长在57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6×104L·mol-1·cm-1.Zn2+质量浓度在0~0.64μg/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药物、食盐中的微量锌,方法回收率达95%~102%.结果与原子吸收法进行比较,取得较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
本文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存在下,苯基荧光酮(PF)与锰(Ⅱ)的显色反应。研究表明在pH为12时,锰与试剂形成比为1:4的紫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05nm.在此波长下测得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8×105Lmol-1cm-1)。锰量在0-5ug/25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96.
以DHP为原料,通过在锌介入下水相中的烯丙基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6 甲基 6 苯基 7 烯 1,5 辛二醇.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光谱、红外光谱和质谱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97.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溶剂,在无水AlCl3催化下由吡咯和对苄氧基苯甲醛缩合,制备了5,10,15,20-四-(对苄氧基苯基)卟啉.找到了合成该化合物的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98.
用自制的邻硝基苯甲酰氨基硫脲和对羟基苯甲酰氨基硫脲合成了两种4,4′—联噻唑衍生物:2,2′-二(邻硝基苯甲酰肼基)-4,4′—联噻唑和2,2′-二(对羟基苯甲酰肼基)-4,4′—联噻唑,它们的组成与结构已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9.
采用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法研究了由氧族和氮族元素双取代的类1,8-双取代萘衍生物中离域键E…E(E=ⅤA,ⅥA元素)的性质.结果表明,O,S,Se,N,P和As取代的类1,8-双取代萘衍生物分子中存在离域E…E键作用.此类E…E键属于弱相互作用.总的来说,氧族元素间形成的离域键强于氮族元素形成的离域键,且键的强度按O,S,Se或N,P,As的顺序逐渐减弱.其中E为O,S,Se,N,P形成的E…E键为静电作用,As…As键有部分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喹诺酮类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杀菌能力及抗肿瘤活性,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为了研究喹诺酮羧酸类衍生物的活性与分子结构两者之间的定量结构及活性关系(QSAR),基于分子的空间邻接矩阵,使用程序计算了48个喹诺酮羧酸类衍生物的电性拓扑状态指数和电性距离矢量,优化筛选了电性拓扑状态指数的E_1,E_8和电性距离矢量的,M_(26),M_(32),M_(36),M_(81)共6种参数,建立了这些分子的活性与E_1,E_8,M_(26),M_(32),M_(36)和M_(81)共6种参数的多元回归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将筛选得到的6种结构参数作为神经网络法的输入层节点,采用6-4-1的网络结构,建立了相对预测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神经网络QSAR模型,所得预测活性模型的总相关系数R为0. 992 5,利用所建模型计算得到的喹诺酮羧酸类衍生物活性预测值与相关实验值的相对平均误差仅为0. 87%,两者非常吻合。结果表明,喹诺酮羧酸类衍生物的活性与6种结构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基团类型和连接方式是影响喹诺酮羧酸类衍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对高效低毒新型药物的分子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